最近,女儿小文居然接到学长学姐的邀请,一起筹划拍摄微电影的事,为此他们还建立小小的工作群。其中孩子负责影片中唱歌的部分。
“拍电影可是导演干的事,他们是吗?”、“这电影火不了吧?”、“又耽误学习,浪费时间!”.......看着孩子一副如大人般故作老沉的怀疑这件事值不值得做时,我忍俊不禁。
如果凡事都只强调那个所谓的好的结果,过程就一定不美好,不享受,而这样的过程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显然孩子是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的。一有空, 他们就网上热烈讨论脚本,台词,甚至为了让小文歌唱部分更完美,他们居然计划筹资为小文租个录音棚。一谈起电影,孩子的眼睛就如同《神秘巨星》尹希娅一样目光灼灼。
1、你的早知道,不是真知道
“十年前要你买房,你不买,两年前要你买茅台,你不买,........"。这个网上火起来的段子时刻戳着大家懊悔之心,“早知道,我就.....唉.......”。
试想,如果我们再回到十年前,你确定你还会买吗?十几年前,为了公婆减少摩擦,我开始追求心理学家们公认的最佳距离“一碗汤距离”,以达到有界限、有距离、有联系、有守望的关系。
终于等来了机会,公公的徒弟游叔叔住我们楼下,急于为女儿出国筹钱卖房,念及师徒情深,远低于市场价卖给我们,条件是一次付清。
条件实在诱人,可是实在没钱。我那时刚怀孕,辞掉工作。先生刚跳槽进入一家新单位,老人身体也不好.......一连几天,我跟先生都盘算着怎么去筹这笔房款,最后未果,不得不遗憾的放弃这个机会。
正是因为当年那份没有买房逃不掉的关系,我不得不面对难搞的婆媳关系,不得不面对老人在养育孩子的观念上与自己的冲突.....也不得不走上了学习成长的道路,去读懂对方语言的后台信息,去学会同理共性了解人性。试着真实不含攻击性的表达.......。也最终让我体会到,只要心房足够大,再多人的都住得下,因为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影片《无问东西》 的最后独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活中那些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人感到沮丧,感慨世界是这样的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可是如果你有机会提前了解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你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值得被爱.......。
当我们说“早知道”,多半以懊悔在审视自己的过去,那个时候自己应该投资的,那个时候应该好好学习的,那个时候应该读自己喜欢的这个专业的......,接下来,要么怪自己,要么怪别人,要么环境......似乎如果获得了“早知道”的信息,就耀眼夺目的自己,一个从此与众不同的人生。
别人说千金难买早知道,是因为你真的不知道自己那个时候被世俗的偏见和过多的思虑所纠结,对于遵从内心的选择,你并不确定。
如果你有机带着机器猫的时光穿梭机,你会发现在那过去的那个“当下”对每件事,你已经会分析了好坏利弊才去做的。而关键就在于那些别人的标准和判断 ,压抑了你自己渴望去做点什么的纯粹本心,我们功利心让我们把过程视为煎熬,而迫切的想要得到一个所谓好的结果。
2、你的真知道,就是Now!Now!Now!
几个小屁孩玩微电影,这在我的生命经历中简直无法想像。他们最后电影拍得怎么样,会不会火?.......说心里话不光我不知道,他们这几个孩子也不知道。
但几个小脑瓜为某一个镜头拍摄寻找角度,为某一个配乐片章千甄万选.......彼此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在困难面前彼此加油鼓劲的过程,会成为他们生命中一抹不可磨灭的亮色。
所谓的过去,不过是曾经的现在,所谓的未来,不过是当下的延续,所谓的生命 ,不过是此时此刻汇聚而成的记忆 ,所以珍重当下便是对生命的负责 。
中国人一谈起“责任”,都多少有些沉重。其实你能在当下做些什么能让事情变得更好,就是责任。
车子因为车胎爆破在半路抛锚,你着急上火:“早知道,我就应该放个备用胎”、“早知道,我就不该开车”.......
孩子考试挂科,你怒气冲冲:“早知道,我就该多盯着他点”、“早知道,我就不该答应他出去玩”.....
夫妻吵架,你满腹委屈:“早知道,当初就不该跟老人住在一起”、“早知道,他是这种人,就不该嫁给他“........
那么当下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
把三角架放到离自己车子100米的地方,打双闪,打电话给维修公司,安心等待救援;
先不要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而是去关心TA得累不累,然后陪TA一起找出原因,并相信TA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为什么你会那么在意伴侣的话?为什么你会觉得伤?闭起眼睛,向内心探寻一下自己内在的伤口。
《白日梦想家》,男主角华特为了尚恩的那张25号生命的精髓的底片,从美国纽约追着尚恩的足迹到了格兰陵、冰岛,阿富汗、喜马拉雅….历尽千辛万苦,但这过程里,他找到了勇气以及活着的意义。
影片的最后,当尚恩在喜马拉雅观察拍摄雪豹时,当雪豹出来的那一刻我跟华特一样在说:“快拍啊,快拍啊,守了这么久。”但尚恩没有按动快门键,说:”我有时不拍,我只想沉浸在那个时刻,因为时刻过了就过了,享受当下。“
什么是活着?影片最后给出了答案——“开拓视野,冲破艰难,看见世界,身临其境,贴近彼此,感受生活”。
3、只有NOW,NOW,放下等等等
“等我准备好了,我再开线上分享会。”
“等我普通话说得更好些,就能开荔枝电台”
“等我忙完了 ,我就陪你去看电影好吗?”
........
可是,什么才算“准备好”、“普通话说得更好”是个什么标准,什么时候“我才忙完”呢?似乎当下的状态,变成了我所有想实现的未来愿景的一个障碍。
当你真的鼓起勇气发声了,当你开了荔枝电台,当你就和人家来场说去看就去看的电影时,你会发现自己离目标的真实距离。
比如某些理念我还不是很了解,朗读中除了音准还要注意偷气换气,只要你愿意随冒可以从忙碌中解脱出来。
一次在导师周梵的工作坊上,很多学员发现作为助教的我,同时有两种不同风格的声音,他们在惊叹的同时,我也对自己的声音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
于是,开始看电视节目《声临其境》,把大学时喜欢的译制片《魂断蓝桥》经典片断,重新翻出来配着玩,买了本《声音者》在地铁上也不忘琢磨......当深入进去才发现声音的奥秘比我想像中难得多。
“如果我早点学习就好了,这么大年纪还学,何时是个头呢?”我叹了口气。直到一天看到年近古稀的配音员李韫慧出现在荧幕上为《动画片》配音重现时,我惊呆了。也就在那时,我意识到,我们人为的选择被时间限制。
“我明白那些知识或者可以帮助人们翻转生命方法不是属于我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人类的,而我也是经由很多先辈大师才来到这里的其实甚至也没有我,给出去别人的就是给自己的,万物一体,这不是理论, 这是真相。"
永远都记得导师周梵对我说得这番话,其实要感谢这个世界上先驱者,至少告诉我们三件事:第一,他们都是不同领域的导游,因为有他们,你一定是走得通的。第二,借由你的焦虑,帮自己可以看到内在限制性信念,去释放,转化它。第三:他们用他们的方法告诉我们哪条路是可行的。避免走了不少弯路,帮我们省了很多事情。
如果你对孩子痛心疾首:“玩物丧志啊!”,替单身的朋友着急:“再不结婚,好男人就被挑光了!”,嘲笑伴侣的幼稚:“通关了,涨欢乐豆了,又不能当钱使!”.........。这就意味着,你也在无意识把这份匮乏在你的世界蔓延。
其实,每个都有自性,重要不是实现什么,而是在当下你体验了什么,每个人在当下的充实感与满足感,会支持TA去探索那个真正的自己。
没有什么早与晚,唯有当下这一刻,才是我们真正所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