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课问答,一个男生在表达时声音很小,且零星地有人偷偷讲话,我问有讲话的那组:他刚刚回答地很好,你们听见他说什么了吗?
生:没有,他声音太小了。
我:声音小是一个原因,但是有人讲话也是一个原因,在我们平时的交流中,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时间都是处于倾听状态,所以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希望大家能安静地听别人表达,(向回答的学生)你刚刚分析得很好,他们说没有听到,那你再来表达一遍。(反思,我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感受,问他是否愿意再表达一遍。)
这一次学生安静倾听,表达的学生的声音也明显更大更自信,足以让教室里的每个人听到。
又叫了另外一组,没有人愿意主动回答,我直接点名其中一人,这个学生平时不积极,不太情愿地站了起来,回答的声音也不是很大,又有人说没有听到,我鼓励:你刚才的回答很好,有理有据,且据史料记载,金主完颜亮就是因为这句激起投鞭渡江之志的。
部分学生鼓掌,这个学生也受到了鼓励,我顺势让他再表达一次,这一次的表达更顺畅,自信,声音更洪亮。表达完又有学生鼓掌。
反思:
让学生愿意倾听,乐于表达。
1.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表达与倾听的重要性,最好能给予一些方法的指导;
2.鼓励学生,学生不愿表达是因为害怕自己说错了,让他们明白错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要主动思考,只有主动思考并表达出来,才能让思维及表达能力受到训练,也才能发现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晚自习抓学生默写,下第一节晚修时,一男生非常高调地说:老师我不会背,背书对我来说太难了,不信你去问……说了一堆,总之想表达的就是:我不会背书,我不想背书。
我:我不信,你试下。
于是让他背《蜀相》,背之前给他再次解释了诗意以及写作思路,结果3分钟就背下来了。我夸赞他的时候,明显看到了他嘴角微微上扬的得意。他就这样一口气背下了全部5首古诗,期间问他要不要停下来休息下,然而他兴致正浓,沉迷于这种快速背书的成就感,坚持要一次性背下来。
下晚修时,看到他正在给一个女生分析《蜀相》的背诵思路。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看见,拥有成就感,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欣赏学生身上微弱的闪光点,总有一天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在以后的背诵中,也许可以利用起这些背书困难户,让他们每人深入理解一篇或者一段的背诵思路,然后指导其他同学去掌握,这样既能巩固对诗文的理解,也能让他们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背书,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