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乃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西塘历史悠久,还是古代吴越文化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吴根越角”。
趁着寒假,去西塘感受一下古镇绰约的风姿,享受一下古镇的浪漫诗意。
古镇的下午
到的时候,恰值下午,买过票,进入景区。大块的水磨石铺就的巷道,灰墙黛瓦,高耸的马头墙,这些对于土生土长的徽州人来说实在太过于熟悉,随之而来的便是涌上心头的亲切感。
拐角的管老太臭豆腐味道异常吸引人,可能年岁大了,丝毫没有吃的欲望,若是前几年,定会每一样小吃都不放过。
街道逼仄,两人走过尚且要侧身。两旁商铺林立,店主热心招呼每一个路过的游人,只是临近年关,游人甚少,不过我却是为此高兴。
几许阳光,斜斜地照射在黑色的屋瓦上,空气里弥漫着强烈的辣椒味儿,没走几步,就看见一卖剁椒的小店,小伙子握着扁平的钢铲,在不锈钢盆里剁着辣椒。忍不住深吸一口混合了辣椒、蒜末味儿的空气,小时候可是无辣不欢,自从生病以后,饮食清淡起来,酸辣进食甚少。
卖核桃饼的吆喝着试吃,对铺前铜制的模具很感兴趣,缓慢地向前移动,偶有自动打开,露出烤制好的核桃饼,小伙子迅速取出装盒。想着儿子应该会喜欢吃,买了一盒,只是到家后儿子却嚷嚷不好吃,辜负了为娘的一番美意。
花茶、米酒、冰糖雪梨水、甘蔗汁各种小吃饮品,应有尽有,虾扯蛋更是闻名遐。有趣的是服饰,现代的服装有,古代的服装也有,汉服、大氅、斗篷、旗袍貌似都有,还有我叫不出名的;素静雅致的颜色有,大红大绿的也有,稳重端庄的黑色青色也有;有小姑娘买了粉色的裙子,配上大红色的斗篷,恍若大观园里的姐姐们走出来。我只是看看,断然是不敢买的,病人还是穿羽绒服比较合适。
过一门洞,回首一看,上面赫然写着“西街”。出西街左拐,看到了一条小河,河水静然不动,只是水有些浑浊,没有老家河水的清澈,更没有老家深水屯处的绿。乌镇、安昌古镇、东湖、西湖、京杭大运河的水也都如此。
古镇的夜晚
站在石拱桥的最高处,阳光渐渐隐去,两岸房前屋后所挂的红灯笼亮起来,散发出柔柔的光。暮色四合,灯笼的散发的光也亮些红些,蓦地想起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夜幕降临,我以为西塘会是冷清安静的。孰料过桥后,又是另一番景象。酒吧街上,霓虹闪烁,各种风格的酒吧开始业了,各家服务员在门口招揽顾客。劲爆的热舞酒吧内,音乐震翻天,舞者欢快跳跃,激情四溢;舒缓的轻音乐酒吧里,有弹着吉他唱歌,有播放钢琴曲;非洲特色的手鼓酒吧里,节奏感十强的鼓点配合着音乐......各式各样,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琳琅满目。遗憾的是,只敢瞅瞅,一个人没有胆量去坐坐喝上一杯。
出酒吧街,再次过桥,西塘河多,桥自然也就多了。站立于桥中央,各种灯光映照河面,河水也跟着闪亮起来,五彩缤纷。
冬日的夜晚还是有些清冷,不敢久留,留恋中回客栈歇息。
古镇的清晨
早醒的我索性起床,步行至景区。街上行人稀少,阿姨挥舞着扫把清扫垃圾,早起的店主一块块地卸下黑色的门板,门板上还标着数字。不由想起邻居德的父亲,当年他也是如此这般,只是斯人已逝。一六十岁左右的大爷端着一碗稀饭,立于弄口,兀自呼噜呼噜地喝着。
西园门已开,刷票进入,院落小巧,回廊、假山、亭台、流水、金鱼,一应俱全。喜的是,角落里的一株腊梅开得正盛,满树的浅黄色,迎着初升的朝阳,透明的让我怀疑,只是一缕缕馥郁袭来,又不得不确认。地上用鹅卵石瓦片拼成的梅花,一朵连一朵,和树上的腊梅相得益彰。
拾级而上,二楼是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他的真金扇面书法蜚声中外,《百老万寿》《琵琶行、长恨歌》《桃花源记》……就不一一列举了。
出得西园,游览了瓦当馆、纽扣馆,见识了许多从来没有见过的玩意儿,更是感叹老祖宗的聪慧。
走在烟雨长廊里,可惜的是没有烟雨蒙蒙。传说有一个寡妇姓王,在此开店谋生,隔壁的一个小伙子总是帮着干重活脏活。江南多雨,看着小伙子风里来雨里去,王寡妇就在自家门前建起了一截长廊。孰料因此生意红火,众人也纷纷效仿,形成了古镇一大景观。坐在美人靠上,阳光照得身上暖洋洋,什么也不用想,惬意舒适。
一店铺门前花花草草忒多,门旁挂着一块木牌,写有“内有悍妇,外有摄像,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看完不禁莞尔一笑。
匆匆而过,希望有机会再次来,烟雨之日住在景区的客栈里,聆听江南雨滴黛瓦,看古镇烟雨红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