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隆兴寺六宝之一的乾隆御碑亭前,亭子虽然只有半截栅栏门,但上半部被细密的铁丝网封住,即便把眼睛贴近网孔也难以看清御碑。教授和小爱往别处走去,只我不甘心地在碑亭四周流连。终于发现碑亭背后栅栏门上部是开放的,从这里可以看到碑了。碑的正反面四周和左右两侧都雕有龙,碑上文字是乾隆四十五年时题的重修隆兴寺碑记。
碑亭四周都是古树和众多的大小石碑,有的只剩下中间的石碑,两边石碑已经不见,空留下孤独的赑屃。碑亭后面一块断碑好像也是乾隆御碑,被一座小门楼包围着,更显出它的特殊。重修大悲阁石碑上面是两条龙,它们的头分别在碑的两侧,中间是它们的龙爪捧着的一颗珠子,这样的双龙戏珠不多见呢。
大悲阁内有隆兴寺六宝之一的铜铸千手千眼观音,她是北宋天宝四年,奉太祖赵匡胤之命铸造,像高21.3米,是我国铜造像之首。她的手里拿着日月、净瓶、金刚杵、宝剑、宝塔等器物。遗憾的是,现在仅有胸前两条手臂是原物,其他的都用木制的代替了。
走过弥陀殿就是毗卢殿。殿内有隆兴寺六宝之一的毗卢佛,之所以说是宝,是因为它与众不同:三层四身相连,面向四方的坐式毗卢佛和三层莲座摞置而成。莲座和四身毗卢佛从上至下,越来越大。莲座上铸满佛像。此毗卢佛造像是明代万历皇帝和他生母慈圣皇太后御制。
往前走是复建的后花园,那里有金代广惠大师经幢一座。参观了寺内收藏的各类屋顶琉璃吻等古物件和当年梁大师们拍摄的寺内古建照片,经过了乾隆嘉庆御碑,走过摩尼殿侧一排和尚道行功德石碑后我们往回从正门出了寺院。
眼前三座单孔石桥和桥栏杆上饱含包浆的石狮子,四周和中间均有绿色雕花的大红照壁都令人感受到隆兴寺深重的历史积淀。回来上网查资料时发现我们遗漏了后花园里的龙泉井亭和其中的八角井。这些殿和阁都是宋代的建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