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养父母,养的孩子都没成(肺炎)。两家是邻居,养父母想要我妈妈,生父觉得是女孩,那就给人家吧。妈妈到养父母家后,妈妈的小名叫小弟。养父母后来又生了两个孩子,还是没成,有一个都会跟着妈妈跑着玩了,还是没成。养父母对妈妈很好,还让妈妈读了高中,妈妈对养父母感情很深。
父亲兄妹八个,三个男孩五个女孩,父亲是老大,在家里比较受爷爷奶奶宠爱。大姑在逃荒时,给了别人。我记事后,大姑家和大家庭联系和别的姑差不多。我刚记事时,爷爷不太向着我们家,后来好了。曾经,村里拆迁时,支持二叔家盖房,不支持我家盖,当时我家房子的墙体是现成的,爷爷让亲戚们给二叔家盖房,后来父母还是找人帮忙盖起了房子。我妈为这事生了好久的气。
人际交往能力弱。特别小的时候,还是很快乐的。稍大一点,也不知道几年级开始,感受到了很多来自父母的束缚,限制很多。不让去别人家玩,说是怕打扰人家,上学时候不让叫同学一起上学,怕浪费时间,很多时候都是独来独往,其实很多时候也没学习。自己也跟妈妈说过,有点怕跟人交往,我妈还说:小庙里的鬼,没见过个人。我们家人与外界的交往能力都不强,应试教育是一个因素,另外,父母还有怕麻烦别人的思想,记得小时候迁村,我们家的石头是父母用平车每天早上上班前拉一车,从老村的大东头拉到新村的西头,我也天天上学前跟着推车。盖房子的沙是家人一锹锹挖的,一平车一平车拉的。父母能自己做的,不愿意跟人张口,让人帮忙用牛车或拖拉机拉。
无条件的爱。我兄妹四人,三个哥。我的到来是妈妈非常期待的。小时候,听说长得很黑,别人说我长得特别丑,我妈回家跟我爸说,人家说闺女长得丑,我爸说,我看不丑(这句话让我很享受)。中学时,有段时间学习特别差,父亲受不了,见到我就没有好脸色,想吵我。母亲却没有嫌弃,虽然她也很在乎成绩,但一直很耐心。感觉现在对孩子的态度,来自母亲无条件的爱,因为曾经得到过,所以也能给到孩子。
自我中心。分析原因:1、兄妹四人,我排行老四;2、初中三年父亲是班主任。
懒。家里我妈最勤快,和父亲一样上班,回来还要做一大家的饭,父亲虽然现在常做饭,那时候是没有做饭习惯的,洗衣服等那时候基本都是我妈做的。三哥以前还说,咱妈一个勤人,养了一家懒人。
另外,不爱打扮,也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说实在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多了去了,慢慢觉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