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撇一捺是个人,我们的祖先构造这个“人”字大有深意。人是一个直立的形象,它告诉我们做一个人首要的就是挺直自己的身躯,进而做一个大写的人。大写的人简称“大人”,易经里是这样来描述“大人”的境界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简言之,大人就是顶天立地的人,可以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的人,动静行止皆合乎天地之道的人。观察一下“天”字的构造,不正是大人顶天立地的形象么。
我们一辈子没干别的,就是在写这个“人”字,有人胡乱写,有人认真写,有人写得很辛苦,有人写得很快乐。提笔容易,写好它可难。从某种程度上说,教练的意义就在于此:和来访者一起,写好这个大写的“人”字。
写“人”字需要一撇一捺的功夫,对教练来说,这一撇就是护持教练场[ hold the space];这一捺就是护持精进力[hold client accountable]。
我们先来说这一撇。
一个人修行的时候,由于外部环境的干扰力量太大,不容易有成就,所以就有了僧团。不光佛教徒,基督徒乃至一切的宗教都是如此。出家人在一起共修,彼此的能量形成一个场,个体与场之间产生共振,进步得就快。教练过程其实也是教练[coach]和来访者[coachee]共修的过程,比较特别的是,教练作为先觉者,有意识地护持着这个能量场。
从佛法的角度来理解,教练场[the space]就是一个能生的充满能量的空间,是“无”,来访者的觉悟就是这个空间所生发的“有”。来访者的觉悟不是教练给的,而是来访者本有的种子在这个能量场的激发下开花结果了。所以教练的职责不是灌输也不是引导,而是护持这个能量场,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能生的创造性空间。
这个能量场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有足够的安全感,二是充满勇气。
没有安全感,来访者就不能收摄身心,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安全感的获得有一些共性,比如说,满足了保密的要求就会感觉到安全。但大部分都是个性的,也就是说,每个来访者触发安全感的因素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教练带领来访者一起来设计好教练关系的方方面面[design alliance],并且让来访者知道,他随时都有权利去重新设计教练关系[designed alliance],能做到这些安全感就有了。
光有安全感还不行,成长还需要勇气。这里所说的勇气是直面自己的勇气,我们的目光经常地驻留在外部世界,害怕面对自己的内心。内心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一个人要走什么样的路,过什么样的人生,答案就在自己的心里。
来访者解剖自己的勇气来源于哪里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练的示范作用。教练是共修的过程,如果教练在来访者面前能够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就会给来访者以震撼和激励,促使他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内心。
要护持这个教练场,就需要教练安住在当下[coach’s presence],安住当下的人才能生起敏锐的洞察力。安住当下的反面是执着于过去或未来。一念过去心起,你就在透过自己的有色眼镜来看待面前的这个来访者,就会生起好坏判断而有取舍。一念未来心起,就会关注自己的表现而不是对面的来访者,希望自己举止得体,符合自己心中一个好教练的标准。这两种情况下我们已然失去了聆听的能力,更不要说帮助到别人了。
再说这一捺。
精进是佛教的术语,有精进力的人不懈怠不退转,每天都在进步,这也是教练活动追求的境界。人们寻求教练的帮助,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某些改变,而真正的改变通常不是发生在教练谈话中[coaching session], 而是在谈话之后的实践里[after coaching session]。因此对教练来说,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不要让每次谈话成为孤岛,而贯穿整个教练活动的红线就是来访者的实践。
为了实现这一点,教练通常要做到这样几件事:
1、每次教练谈话都要留有作业,并且按约定方式检查。最好是来访者自己安排的作业,因此我们通常要问的一句话就是“你打算如何把你今天的领悟应用到实践中去?”。如果来访者没有想法,就需要教练提议了。对于教练的提议来访者仍然拥有修正的权利。总而言之,必须是来访者自己愿意的作业,愿意程度可以从表情语气上看出来。
2、获取承诺。承诺是行动的前提,在教练活动一开始就需要和来访者交换关于“承诺”的看法,就“承诺”的精神实质与功用达成一致,让来访者从心理上对“承诺”这件事持非常慎重的态度。“广而告之”是强化承诺的重要方式,比如来访者决定戒烟,就让他把这个决定分享给身边最亲近的10个人。
3、认可来访者的进步,哪怕很微小的一步。特别是要认可来访者付诸行动的勇气,同时分享他收获成果的喜悦。
4、直面来访者的惰性。如果他没有做作业,不要去批评,而是要让他去体会此时内心细微的感受,然后问他:你从“没做作业”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5、布置挑战性的作业,促使来访者走出舒适区。凡是能一口应承下来的作业就算不上挑战,也许来访者已经或正在做这件事,正好把它当作业来交代了,这样的行动对学习没有多大帮助。必须看到为难的神色,甚而是“讨价还价”的过程,因为在“讨价还价”中来访者不自觉地投注了承诺。
教练常常会追求谈话过程中来访者“开悟”的时刻[aha moment],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这种追求其实是教练自我欣赏的一种表现。作为教练,要时刻警醒自己,来访者的“开悟”不是我给的,而且真正的开悟必定发生在实践之后。
如果说,护持教练场着眼于顿悟,那么护持精进力就是渐修。理需顿悟,事要渐修,顿渐相资人才能成长。
护持教练场是知的功夫,护持精进力是行的功夫。知而不行是假知,行而不知是盲行。知行合一才能成正果,人于是站立起来,至于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