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阿里P8,你还剩几年时间?

今天去买午饭的路上,一个朋友在微信群里转了一个知乎链接:“如何看待阿里巴巴蒋凡要求尽快实现P8全员35周岁…”

大家看到这条新闻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的反应是,算一下自己离35岁还有几年……(好像没几年了啊)

(目前阿里官方已经出面辟谣了,以官方信息为准)

其实,真正让广大从业者恐慌的,是在本就风雨飘摇的大环境里,又被暗示了一次:

1.阿里这种级别的公司也开始拿年龄卡人了

2.这个行业里,没有避风港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答案可能都不是,也许这个行业的本质,就是这样

看知乎问题下面的答案,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内卷化”——“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层面,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

有没有觉得自己中枪了?

觉得没中枪的,想想下面几个问题:

1. 你现在在做的事,有多少是在领域内独一无二,或者在领域内领先的?

2. 你现在的核心工作内容,有多少产出是带有很高原创性的?

3. 你现在在做的事,有多少是能被跟你从业年限和经验差不多,或稍逊于你的人,在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内完全接下来的?

如果上面几个问题,你的答案多是负面的,恭喜你,你也是行业里一名合格的“工具人”

bling~blong~我是个机器人

这个看似高光的行业,其实是被很多“工具人”支撑起来的——多数人的产出,其实并没有什么独创性(尤其在中国),更多时候,在自己的岗位上完成工作职责,保证流程顺畅即可。行业火爆时,一切都没问题,但这几年,流量变贵,红利消失,VC没钱,“流水线”越变越少,工具人的岗位开始变得危险起来

然而,行业的“人才红利”却正值巅峰——高素质应届生,“一茬接一茬”;“三百六十行,行行转码农”;“老人”短时间内不退出,又出于过往经验,在各种地方推荐学生们学习相关专业,形成“良性”循环

这么多萝卜,哪儿有那么多坑呢?

当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有经验的劳动力可替代性又太强,从老板的角度,当然谁便宜用谁。同样的工具人,一边是又便宜又能加班的,一边是拖家带口肝不动又贵的,选谁?

屁股决定脑袋

也不怪有那么多“精神资本家”替老板们说话:

年轻气盛,觉得自己能杀出重围的,替老板说话就是为自己说话,能争取到更多的就业升职机会

再过几年,突围失败,他们的答案可能就要180度大转弯了,不然家人孩子谁来养?

现实是,突围成功的终究是少数,几率可能比北京小汽车摇中号都低

说了这么多,该如何破局呢?

我能想到的方法是三种:

1.努力提升自己,争取在35岁前达到P8级别,减缓自己被替代的速度

2.搞点副业/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摆脱“工具人”属性

3.创业,自己当老板

选择方法1的,除了努力,还得祈祷未来几年,35别缩水到32甚至更低。

而且,鬼知道35岁P8之后又有啥新门槛呢?

选择方法2的,除了努力,还得小心别成了韭菜,工具人的辛苦钱都赔进去了(比如,最近“死灰复燃”的XX币?)。

选择方法3,除了努力,还需要的东西可就太多了,比如,运气?(普通人慎选)


不过,不管选哪条路,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努力,当然是越早越好。

写到这里,我第一时间想起的不是毛主席的那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反而是本山大叔在春晚上的一段台词:

“我觉着我们俩现在生活好了,越来越老了,余下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过去论天过,现在就应该论秒了…”

互联网工具人们,退休倒计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周末,云裳借着休息的假日乘车去商业街,打算为即将六十岁的爷爷淘一份宝物贺寿。在七转八拐之后,才晕晕地转进了一条古玩...
    糖霜可可阅读 880评论 2 3
  • 在操场跑了一个小时,停不下来~要不是灯灭了,怕是还在继续,总觉得动起来,心更静。有点累,回来在楼道墙上看到一只美丽...
    小花儿飞阅读 256评论 0 1
  • 学习网站 一、 优设 http://www.uisdc.com/ UI中国...
    宁静致远_kelly阅读 422评论 0 1
  • 在不同的行业周期,能够挣到钱的核心的赚钱逻辑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有人认为,能够让他赚钱的是靠产品;有人就认为能够让...
    duoduoyunxi阅读 435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