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月——痛苦的平方》写到了第一次做产品的感受,这篇想分享下遇到的具体问题之一,更多地可能是在讲产品外的内容——质量保证和成本控制的平衡。
这个问题是更实际的“痛苦”的来源。
以在闽南对做生意耳濡目染的角度来说,我实在太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成本收不住、利润难以保证,大叔和真行俩领导一块初创公司,成本是他们要重点把控的内容。
但以产品人的角度来说,产品其实代表了你,它上面的任何东西无论是不是你亲手制作的,它都展现了你(无论是创意还是退让)。
落到具体问题上是,我对设计出的界面不 满 意时(即便合作方已经满意了,但我就是觉得不够),第一我不能让对方一直设计下去,第二我不能换掉这个人,第三我不知道应不应该“指导”设计的具体工作。
所以当因为某一个界面耽搁了一两天,大叔皱着眉头严肃地跟我说,不要纠结,选一个就行了。我确实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我想跟他分辩说,你也懂的呀,你做的东西就是你。这个界面就是不够好。我们不追求极致,但应该有一条基准线对吗?
我是可以分辩。但是当时我只是站在大叔的工位上没说什么,只是最后笑得很开心地说,好,你定一个就行。
心里是挺难受的,我不是个随意放弃立场的人。但是,Whole picture出来更重要,不能因小失大。
对吧???
所以,就这个问题而言,就这么“解决”了,实施层面上,不盯着这个界面了,让设计赶紧把其他界面出了。
不过这个问题有一个温馨的结束,
一个礼拜后,我跟大叔重提这个界面。
大叔亲自出了一个效果图让设计参考着画,最终效果好太多了,该问题圆满结束。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质量保证和成本控制的平衡怎么做?所谓的不因小失大真的是对的吗?
一个东西一样产品它在框架搭好后,它的骨肉就是细节,每个页面留一点小遗憾,最后整体效果会差多少?但是,要把每个页面的效果都做好,确实又是需要心力投入的?
如果一个设计价格便宜一些能做好基本工作却不走心,要不要换掉?品质源于要求?我们是可以有多一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