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综艺有剧本,对丁辉的残忍,也许是节目组最大的善意。
丁辉第四期被淘汰,端倪早现,但当真看到这一幕,依然是心头意难平。在王律跟他谈话时,老阿姨忍不住留下感同身受的泪水。
从面试开始,对他印象并不好,半条咸鱼的我本能的对惯性背水一战的人敬而远之。一方面是出于对不久后路的恐惧,一方面也唯恐在其面前相形见绌。但其实,他转行不算晚,29岁已经是法律硕士毕业工作一年的人。后面几期也不可否认,他是善良的,是努力的,某种程度上也是相当优秀的。
但丁辉身上,依然还有着太多半路出家的人难以洗褪的顽疾。
首先,专业系统的本科教育,大概是后期再努力也难以弥补的。无论是研究生期间还是工作中,大多是术业有专攻的,容易凭努力在某个领域的片段深耕,却很难有条件有精力去将整个专业系统的广泛系统学习。
其次,有很多科班训练的潜移默化,是后期很难弥补的,所谓画皮难画骨。这一点很多新兴的专业已是颇具包容性,但像法学、医学和我从事的建筑学等等,专业性相当强的领域,很多成果非科班出身的人很多成果容易落得个“不像”的结局。也不能笼统的说排外,但人年纪越大,大多都会对熟悉的事物接受度更友好,不熟悉的除非极度引人入胜,否则弃置一边。
最后,是常态性用力过猛和发自心底的自卑。他太想证明自己,却总是在一些细节上致命错误,大跌眼镜。除了个人习惯问题,更多的就是太想证明自己,在每个点都努力表现,往往反而顾此失彼,难以周全。
淘汰丁辉之所以是节目组的善意,除了节目热度外,也给太多盲目乐观想转行的大龄少年们一记警钟。
从去年的后浪开始,舆论陷入了青年无限选择无限机遇的漩涡里。的确,太多的新兴行业应运而生,可与此同时还有那么多传统行业岌岌可危。太多的青年以为社会很友好,转行很容易,在职场的瞬间不如意便坚信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未来,却不知可能换来换去只是更多暴击。
丁辉成熟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一年的工作经验,这是其他人没有的,却不是他们不能拥有,只是时间。经验对于一个初级选手来说,可能去大厂是优势,但对于想培养人的企业,不足以独当一面的经验,聊胜于无,甚至可能因不同的习惯而适得其反。因此,第一份工作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在此积累到某些不可替代的经验,更是尤为重要。
被全网诟病的梁律对丁辉说得话,看似出身歧视,想想却是那么发自肺腑。那个年代她背水一战过,回头看是幸运是时代的机遇也是后怕。不是所有的背水一战都会被认可,结果导向的时代,付出只会感动自己。从零开始的人在镜头里是励志热血,若换作身边的大龄猪队友,那些为他抱屈的人也未必都是宽容之辈。可能会逆袭,但这一路注定艰辛无比。
相信铁了心背水一战的人,也绝不会因为一档节目而动摇。只愿你们能比丁辉更努力,更优秀,乘风破浪。而更多的犹犹豫豫却蠢蠢欲动的小伙伴,不过是对现状的不满。一面隔着屏幕惺惺相惜为丁辉抱不平,一面又被这惨烈的结局默默劝退,灰溜溜爬起来继续去上班。这大概,就是节目最大的善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