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日和高中同学菲菲在市区逛街,闲聊过程中她无意说起由于公司老加班,自己办了健身年卡,没去过几次就眼看它过期了。
本来这件小事我没有放在心上,转眼就和她聊别的了。但当时听她说此事时,我脑海闪过大多文章都提过和她经历相似的情形。心里便产生一点小小的疑虑。
同时,我想也起自己在“一块听听”买了好几个课程都没有及时收听,而后续收听后也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当时我并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但这两个转瞬即逝的想法在我细读《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时,再度被我想起。
随后,我想起另一位和我们有相似经历的高中同学W。
2014年底,当W还在昆山时报了仁和的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班,准备一举通过考试。但二年过去了,国家都已经取消了会从考试,她似乎还没有拿到资格证。
我、菲菲和W,身处三个不同城市的姑娘,同时面临着“我们花了大把钱却都没有获得实际效果”的尴尬处境。
于是,我想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我们勒紧裤腰报了各种班,最终逃不过被现实啪啪啪打脸的命?
2、
“Hi,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为提升自己选择去报培训班(比如健身、舞蹈、会从或者英语培训)交完钱后反而去的次数比较少,最终不了了之或没有达到想要效果的经历?”
为了弄清现象背后的原因,我把这样的一个问题丢在了小学群、上海校友群和写作群,同时单独与两个高中同学聊了聊,收到了格外一致的答案:大部分人不都是这样么?
而且,大多是健身班放弃的机率比较高。
而当我进一步询问有过相似经历的人关于“为何会这样”时,他们的答案依旧一致:没时间、地方远、懒、无所谓的心态、拖延以及目标不明确。
是不是已经觉得这是根本原因了?
不,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只是对原因做了总结,却并没有深入反思原因背后的问题。就像大家明明都知道我们自己“半途而废”的原因,却并没有给我们自身带来转变呢?
这说明,我们的反思不够有力。所以,我们要更加深入思考。
例如:为何我当初要报这个培训班?为何我学习的心态是无所谓的?我是不是不喜欢这个东西?为何我没有给自己设置一个明确的目标?
拿菲菲的例子来说。
她当初报班,是受同事邀请一起减肥,并非认真考虑过自己真实的喜好,仅是出于对健身房的好奇而办的卡。可报名之后,原本说好一起减肥的朋友变了褂使得她孤身一人,动力遂减。加上她不太喜欢在健身房被人搭讪、健身房没有免费的专业教练以及地方远和没时间等各种因素,使得自己逐渐逝去了兴趣。
而针对我自己购买直播课最后收效不大的原因,是因为我属于冲动消费。当时我的想法是:嗯,这个课程可以听听,看看老师是怎么说的,反正不贵,那就买吧。下单之后,我仗着课程可以无限期免费回听,因此,可是无限期拖延。总想等自己有空再听。可在听之前,我又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只是抱着“听听看”的心态,听完也就算完成任务了。因此,到现在,我也觉得没有听出什么明堂。
3、
看,针对这两个结果的反思,我发现我们之所以容易放弃的共性原因有两点:
(1)、对自我认知不足。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减肥需求,菲菲不知道哪一种健身运动更适合自己,从而缺乏兴趣动机。同样是跑步和拉伸,为何她可以在家完成的事非要去健身房?她在报班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而我,也没有想过购买的哪个课程可能对自己更有帮助,我最需要解决自身什么问题?这一点,我在听课前也没有问自己。
(2)没有设置学习目标,从而缺乏恒动力
菲菲和我,还有更多其他的人,缺乏一个明确的分阶段目标来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
你想,为什么在我的小调研里,办健身卡的人放弃最多而想报注会、口译这种培训班的相对较少?
因为,后者通常会有一个明确学习目标和回馈,让你在短期内看到自己的进步。如,通过考试、可以流利对话。而健身班,一般都没有教练一对一指导,需要你额外花钱去请。对大多数人而言,出于损失规避心理,当你已经花费一笔费用之后是不太愿意再花钱了的。所以,大多数人在一段“盲练”之后,要么觉得运动太苦要么觉得看不到效果,进而不再练习。
很少的人,在开始健身房减肥前明确告知自己体重控制在多少斤算是减肥成功?或者说我锻炼出了多少块腹肌才算有效果?
人人都想自己要减肥,但是面对这样一个空泛的目标概念,依据自身情况设置合理的分阶目标才是坚持下去的必要手段。
不然,强靠意志力支撑,一般人都是坚持不了多久的。毕竟,当你使用意志力的时候,是摆明了像大脑暗示要吃苦。而人的大脑最不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消耗脑力。你让它吃苦,它会想办法让你“逃回”舒适区的。一旦你听话了,基本意味着半途而废了。
综上,要想以后报班获得理想成效,你应在下单前好好分析自己最本质的需求,然后就你的根本目的给自己进行目标分解,确认自己明确的阶段目标,定期依据“对标管理”进行学习反馈。
简单来说就是:确认需求―目标分解―设置达标KPI―回顾反馈―调整行动。
只有这样,你的雄心壮志才有可能不被现实啪啪啪打脸。
4、
最后,这些方法和反思写出来很容易,但在实施过程中会难太多。
因此,你一定要记住,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其他的人永远只能给你提供方法论。你就是你,旁人是没有办法为你量身定做你的成长计划的。具体结果如何,全靠个人实践了。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如果你已经知道全部的道理,那么,迈出行动的那一步吧。
要知道,你的前面始终有人为你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