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今天早上又被100杖责了,原因是诵读经典太快,感情太丰富,没有深入融入经典的核心灵魂。
不作解释,不作辩词,全然接受,反思自己。
今天说说换位思考,这个大家都懂,可就是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更不能在时时刻刻做到这种思维模式。
先来了解一些,什么是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
再来了解一下为什们要换位思考?
如果在一次争吵之前,你把自己当作对方,那就能避免一场战争,给自己赢得格局;
如果在一次活动之前,你把自己当作参与者,那就能大大提升活动的参与感、归属感;
如果在晨读之前,你把自己当作群主,当作听众,那就能用心用情去身心灵的感受,国学的伟大。
如何才能做到换位思考?
简单说:就是PDCA。
首先,需要树立“我一定会换位思考”的信念,向宇宙发出这个执念,日积月累,慢慢形成自己的潜意识。
其次,需要不断反思,核对检验自己的行为或者思想,有没有换位思考,我做到了没有,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做到了?
最后,就是在下一次行动中进行立马换位思考。
所以,经典应该如何诵读成了我今天的小课题,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加油加油!
具体经典的诵读方法分享如下:(摘自网上)
第一个字,敬。
什么是中华经典?我们认为,中华经典就是中国最有价值最完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是流动着华人文化基因的源头活水,是国人可以移动的祖国,是历经千年万年而依然传达过来的赤子心声。
向经典致敬,让中华经典植根灵魂,让中华经典茁壮生命,让中华经典温暖人生。
第二个字,正。
汉字讲究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有着先天的乐感。
先不要管自己的声音好听不好听,自己先把每一个汉字读正确,而不要读错了、读倒了。
尊重圣贤,从尊重经典起;尊重经典,从尊重汉字起。
我们倡导的正字诀,就是要瞪大眼睛,认起真来,较起真来,一点不能含糊。
第三个字,通。
一首小诗,要全部读下来才好。
一篇启蒙经典,一下子读不完,也要在一定时间内,尽量完整诵读。
全部读下来,就是通;通通读下来,就是诵。
我们倡导的通字诀,善始善终,有头有尾,才算完成。
第四个字,熟。
必须自己要先读,常读,坚持读,习惯读。
一次诵读后,才有二次诵读,才有三次诵读……书读百遍,自然熟悉。
我们倡导的熟字诀,一如每天要吃饭,一如每天要睡觉。自然的,每天也要开口读经典,张得开嘴巴,不拘谨,自热而然。
眼睛熟悉经典,耳朵熟悉经典,嘴巴熟悉经典,心亦熟悉经典。
第五个字,乐。
读书读不出快乐出来,一如吃饭吃不出味道出来。
无论是深味涵泳,还是悟理知义,亦或是恍兮惚兮,读书人要透过唇齿间的汉字及耳膜间的声音,乃至心灵中的想象,看到不一样的天地。
读书是天底下第一快乐的事情。“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在这方面,孔子是最大的学习榜样。
我们倡导的乐字诀,倡导快乐读书、兴趣读书、幸福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