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维”是吴伯凡老师自创的概念。什么是“盲维”?吴伯凡老师说,就是对某一个维度缺乏意识和感知。我们在处理一件事情或者一种关系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到单一的认知维度里——你选择了什么维度,你就获得了什么样的认知。最重要的是,很可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盲维”。
从“盲维”的概念里,我们获得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面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用单一的认知维度。要试着从多个维度分析问题、拆解问题,找到更好的策略。
如何避免陷入“盲维”误区?
1.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应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方法论。把“换位思考”还原到生活场景中,对标我们自己的行为,看看可以获得哪些启发。
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和作者间就形成了读者和作者的关系,那就自然产生了两个视角,即读者视角和作者视角。从读者视角我们可以吸收作者传递的思想、观点和经验;换位到作者视角,我们就可以看到作者写作的逻辑、结构。尝试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哪些写作方法是我可以总结并借鉴的?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把自己的观点传达出来,传达的是否准确?如果换做自己会怎么写等等。从读者视角转换到作者视角,给我们的阅读增加了一个“维度”,学习就不仅仅是停留在书的内容本身,还有背后作者的思考。
武志红老师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从考生视角到考官视角的转换效果。在武老师高考前三个月,一次失败的模拟考试经历,启发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研究“考官视角”。具体就是,每看一个知识点,武老师都会想如果自己是出题人,该怎么出题。经过反复的练习琢磨,达到了可以感受到出题人是严格还是宽松。最后,这种方法的练习也让老师在高考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2.全局思考
每个个体都会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而世界又是由个体组成的。我们每一个行动和决策的背后,都会带来连锁的效应,尤其是面对复杂、重大问题。全局思考,从一个角度看,就是不仅仅局限于表面和当下,而是从更广阔的视角观察、思考和行动。
“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梁宁老师在讲“点、线、面、体”思维方式时,结合个体发展为例,给我们上了震撼的一课。“点、线、面、体”就是我们可以拿来使用的全局思考视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个人都很容易被当前的视角困住。作为一个点,最好的个人发展策略,就是要看清并分析个人所在的“体、面、线”,结合实际对趋势做出判断,给自己的努力加上保护措施和动力装置。
3.不忘初心
2017年,《咬文嚼字》评出了年度十大流行语,“不忘初心”位列其中。这个词有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更为今天的我们所熟知和理解。我们现在换一个简单的角度看,“初心”就是目标。之所以会有“不忘初心”的反思,就是我们会普遍陷入忘记“初心”的“盲维”。
吴伯凡老师用一个生活化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盲维”的模式。一对夫妻,为了庆祝结婚十年,约定到餐馆去吃一次浪漫的烛光晚餐。妻子因为各种原因,迟到了50分钟。这个时候,作为丈夫的你,会如何应对呢?
通常情况下,丈夫很容易被“这么重要的事情,她为什么不重视”这个思维视角困住。在这个单一思维的重力吸引下,丈夫不仅会纠缠于迟到的原因,还会把这个事情迁移到妻子很多曾经“不重视”的经历,而让晚餐不欢而散。如果丈夫能跳出这个惯性思维,而是思考,“我们吃晚餐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庆祝结婚十周年,为了见证和增进彼此的感情”,那丈夫自然就会做出非常体贴和得体的行为。
刘润老师也讲过一个小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突然,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飞快地奔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没站稳,掉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逃脱了。
看完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不知道你有没有中了兔子的圈套,土拨鼠才是猎狗的目标。通过这个小故事,也许你能感悟到,人在面对复杂的环境时,很容易出现“盲维”,忘记自己的目标。
总而言之,要避免“盲维”误区,就是要锻炼自己的“多维”视角。有一段时间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把自己对所有问题的思考,都增加“时间”的维度。比如,把锻炼身体、学习新技能、投资加上“时间”的维度,就会少一些焦虑、用力过猛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而能够有足够的耐心,按部就班,专注执行,精进本领。在面对失败、困难、挫折的时候,加上“时间”的维度,就会知道,从长期来看,眼前的事情都是小事儿,或者终将过去。正视和面对问题,在当下的境况里找到更好的方向和处理方法,才是努力和关注的重点。
警惕“盲维”误区,学习换位思考、全局思考、不忘初心,锻炼多维度视角,是个人成长的优化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