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什么意思?
语言,不,从,心里。如果没有积累词语的意思,那么就需要去拆解。其实也不难,就是表达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我们的口语交际,如何去劝告?注意劝告的艺术:委婉!!!
题目:司机向车窗外扔垃圾。
“你不能乱扔垃圾!”
试着委婉一点,注意不是指责。
“请珍惜清洁工的劳动成果!”
“如果你乱扔会造成交通事故的!”
换一个角度,多想想后果,这样劝告更有效果。
解决了口语交际,再谈谈作文。
回忆《童年的水墨画》,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童年是快乐的!”
为什么快乐?哪些事让他快乐?和谁一起玩的?怎么玩的?
在回忆的过程中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写作的方法。
同样的回顾《火烧云》。
本文通过描写晚饭后的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主要内容)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表达了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感情)
我们用反推的思维去追问,关键词:快乐,喜悦。
因为童年时光的无忧无虑让萧红感到快乐,所以她写下来,想让大家一起感受她的快乐。
她什么时候快乐?在哪里?是一个人,还是和谁一起?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一步一步追问,问具体。确定一个关键词,想表达的关键词。把整篇文章倒推出来了。
这当中要注意追问事件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让孩子们寻找一个关键词,自己思考。
然后开始追问,最后把自己的快乐带给所有人。终于,感同身受!
以时间为例追问。
“早上”,几点?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可以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你这些意象当中吗?
清晨,一声鸡鸣,浑厚洪亮。我睁开双眼,温柔的光透过窗户投射到我的脸上,温暖惬意。窗外,树叶在大口大口的呼吸着氧气,湿漉漉的身子……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完成开头第一自然段。
方位,视角,感官……都可以变换。至于事情该怎样发生?也要一步步追问,写清楚,写完整。
一字一句都要让读者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