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余生》,是一部荒岛求生60天的纪录片,共3集。主人公是前英国陆军上尉,名叫埃德·斯塔福德,有史以来第一个徒步横穿亚马逊的人。
60天的荒岛求生,没有生存工具,没有粮食,没有拍摄团队,甚至没有衣服,真正的从0开始完成60天的求生挑战。
埃德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淡水和食物,没有淡水和食物一周都撑不下来。然后是火,有了火,夜间可以取暖,食物可以煮熟来吃,这样可以尽量避免生病,在荒野中即使不起眼的感染也会有致命风险。而且火能鼓舞人的士气,良好心态对求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社会中正常生活时,我们可以轻易获得淡水和食物,完全体会不到缺水、缺食物到底多严重。
第1天埃德靠椰汁和椰肉度过。但椰子有限,远不足以支撑他安稳度过60天。他必须找到充足的水源和食物来源,尤其是水源。没有食物人可以存活三周,但如果滴水不进,只能活3天,所以水尤为重要。
第2天的时候他发现岩壁上有水沿着岩缝往下流,尝了尝发现是淡水。他高兴坏了,笑得特别特别开心,甚至声音都有点哽咽。隔着屏幕都能体会到他的开心程度,完全看得出那灿烂的笑容真真正正发自内心。如果没遭遇过缺水困境的我们,没经历过找水艰辛的我们,很难体会他这时候的高兴劲儿。
从第1天开始,埃德就在想办法取火。到第12天才成功靠古老的钻木取火燃起火堆。这是第1集中对我触动最大的一件事。
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要取火,自然想到的也会是钻木取火。想来也简单,一个钻木,一个砧木,一点火绒,不停地钻就行了。对了,用手搓可能会伤到手,还需要一个带弦的弓,把弦在钻木上绕一圈,就像拉二胡那样用弓来回拉拽钻木,然后火就有了?
看了《荒岛余生》第1集,才真正感受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究竟有多大的距离。理论上任何一个小的问题,在实践中都可能放大很多倍,甚至直接导致失败,造成极大的困扰。
一开始是弓弦的问题,没有绳子,他只能用韧度不错的树皮来代替,但是拉几下就断了。一连好几天都是这样,但又没有更好的材料代替,他备受打击,情绪低落,却不能停止尝试,他急需要火。几天后终于在沙滩上飘来的垃圾中找到了一根绳子,才算是有了可靠的弓弦。
钻木、砧木对木质是有要求的,钻木要硬,砧木要软硬适中。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没那么容易,埃德不知道换了多少种木头。他没有任何工具,砍树只能靠还算锋利的贝壳,单是一根用作砧木的木棍,要用将近40分钟才能砍下来。
终于在第12天的时候,火绒冒了烟,终于有了火星!小心翼翼地捧起火绒就像捧一件易碎的宝贝,生怕上面的火星熄灭,由缓到急地吹了几口气,火星变成了火苗,他终于成功了!这次他真的哭了出来,这一刻他眼中的火苗估计是整座岛上最美的东西了。看似简单的钻木取火,只有他自己知道这12天的取火过程到底多少次沮丧,到底多少次失望。吃着煮熟的从海边捡来的螃蟹和鲱鱼,喝着柠檬树叶煮的热饮,他对着镜头自言自语着以后绝对要珍惜生活中的一切,尤其是食物和水。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人生。有多少事,理论上简单,实操起来困难重重。总是觉得要做成一件事很容易,我觉得知道怎么做,我甚至相信自己知道一些重要细节,我只是不做罢了。在自捧式的白日梦中获得极大满足,没有行动的痛苦和艰辛,也对应地过着一成不变的平凡生活。
然而事实远不是这样啊,埃德取火过程的艰辛和取火成功后的喜极而泣仿佛一把利刃刺进我的心脏,把我从梦中扎醒,深为自己的浅薄惭愧:理论与实践如果毫无差距,那我为什么仍然是现在平庸的我?细思恐极,以前的人生,好比思想活在幻境身体却活在现实。
但是另一方面,我清醒地知道,绝大部分事,只要行动,只要一次又一次在摔倒后爬起,就一定可以做成。就像埃德那样,虽然弓弦总是断掉让他十分沮丧,虽然获得取火材料十分不易,但他尽力保持良好心态,在不断尝试下最终成功取火。
《荒岛余生》没有白看,它让我清醒意识到了自己爱幻想却不行动的错误状态,意识到了靠想象来自我安慰的可笑,意识到了行动的重要性。不仅如此,从今天开始,我还要行动起来,改掉爱幻想却不行动的毛病。感谢埃德,谢谢你让我看到“理论和实践隔着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