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男人的友情是因为共同的经历,女人的友情是因为共同的感受。
石涛和沈斌好得像一个人,是他们一起经历了太多太多
两个人的妈妈是同事,都在一个小学当老师。
两个人同岁,从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同学,大学才分开。
小时候,就像是一家里的两个孩子,两个家轮换住。
石涛属于那种没心眼,天天乐呵呵的乐天派,大学毕业刚好他妈妈的学校招聘老师,他也当了个孩子王。
生活在父母身边,结婚生子,一路顺风顺水,小日子过得有模有样。
沈斌和石涛不同,从小稳重寡言。
小时候做作业,数学应用题,石涛不是忘了写单位,就是忘了写句号。总是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小问题,从来都没有满分。
沈斌却恰恰相反,作业工工整整,标点符号都一丝不苟。满分非他莫属。
大学毕业,沈斌不想回老家工作,一心想到大城市闯闯。
刚毕业几年,他妈倒是没有管太紧。架不住石涛又是结婚,又是生子。
沈斌妈开始了逼婚的模式。
适合的女孩给沈斌介绍了一个又一个,标准之一就是本地的,目的是把他拽回来。
最后的最后,沈斌像完成任务般,找了一个门当户对的,他妈妈各方面都满意的姑娘。工作也换到了离家百把公里的省城。
时间,距离好像都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友谊。
还是和小时候一样,一有空还是聚,岁月流失,情意弥坚。
两个人在一起,喜欢做的事太多。
几十年没有变的情意,是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呢?
大概从两家暑假一起度假开始吧
一起约着去海南。
机票是斌斌定的,商务舱。
酒店是斌斌定的,五星级。
理念是出去玩,就要好好享受。
石涛倒没觉得有啥
石涛老婆颇有微词,觉得开销太大,住一般快捷酒店就好
石涛劝老婆,就当我送你了,咱不是和沈斌一起,也享受不了不是。
机票酒店钱,石涛都给了沈斌
他觉得亲兄弟,明算账,这是应该的。
石涛请沈斌一家吃海鲜,路边大排档,想着图一个新鲜。
都吃的比较开心
沈斌媳妇却满脸嫌弃,基本上是一口没动。
大家都感觉到了,只是都忍着没说
回到房间,石涛媳妇就把石涛一通埋怨:谁让你请人到大排档吃了?没看见那表情?
“你们女人就是事多”
石涛没觉得这是多大事。
小时候两人经常共吃一碗牛肉面,一支雪糕你一口我一口,口水都吃进去了。
第一次偷偷抽烟,躲在厕所,也是你一口我一口,两人呛得眼泪只流。
这都怎么了?这都是事吗?
可从这次旅行回来,两家之间还是有了些微妙的变化。
说不上来的一种变化,可以感觉出来。
有好几次约,沈斌媳妇都以有事,忙,推辞了。
两家慢慢变得客气,疏离。
已经好久没在一起聚了。
有的时候,真的没有为什么,一份情感就这样无疾而终。慢慢的变淡,慢慢的消散。
生命的旅程是以阶段来算,有的人陪我们长久一些,有的人陪我们短暂一些。有人走了,又有人来,不管你愿不愿意。
事物是变化的,没有什么恒久不变。
支撑我们前行的美好记忆,会在时间的侵蚀下,越来越淡薄。
玲玲手机里有好多群,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群。闺蜜群,好友群。
以前还经常参加各种聚会,可时间越长,越觉得没意思。
话题越来越说不到一起,观点越来越不相同。聚会成了鸡肋,觉得是浪费了时间。
年龄越大对友情变得越挑剔,曾经喜欢的的热闹被安静取代,年轻时曾经害怕的孤单,年纪越大反而越甘之如饴。
一个人的独处胜过了一群人的孤独
遇事不强求,你来,我在。你走,请随意。对人对事莫不如此。
你所能做的,只是要求自己。
越来越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无论是夸赞还是贬损。
吸引自己的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共鸣,精神上的投契
并不是你经常参加聚会,情感就能维系。
社会是功利的,人是,感情更是。
功利没什么不好,你有价值才会被利用,才会吸引那些和你同频的人。
一生很短,不要浪费。
有勇气做喜欢的事,有勇气靠近喜欢的人。
在每一个阶段,关照内心。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不委屈,不勉强。
思想丰盈,内心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