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桥美食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当小城还未大规模进行旧城改建的时候,南岭桥是小城最繁华的地方。
而南岭桥那间国营钟楼百货可以说是小城最热闹的购物场所,一楼卖各种生活用品和食物,二楼卖服装,布料,鞋袜。而以钟楼百货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周围则是各种摊贩的集中点。
每天清晨雷打不动的是卖面线糊的,哪天早上来不及做饭,父亲总会带我们去吃面线糊,一根油条,可以剪碎直接放在碗里加面线糊,也可以拿着蘸面线糊,这样吃最便宜大概五毛钱。
我一般是选择加一个卤蛋,剪碎放在碗里盛入面线糊,再加入一小勺那锅不知熬了多久的卤汁,这勺卤汁似乎就是这摊面线糊之所以门庭若市的独门秘籍。
等到中午放学,街上的炸海蛎饼也开始了一天的营生,一个两毛钱,特别是冬天,生意好得不得了。
这个炸海蛎饼的小摊是在原工人俱乐部的对面,自己砌了一个非常小的只容得一张小桌子的房子,旁边有一棵很茂盛的枣树,每当枣树结枣了,总要邀上伙伴去捡枣。
傍晚了,南岭桥的卤料摊也摆好了各式卤料等着顾客光临。每天晚上父亲都会小酌一杯,碰上没有下酒菜的时候,总会拿上三块钱让我去买点卤料,买得最多的是卤牛肚,有时也会买点卤小肠和卤豆干。
老板拿起一块已经卤好的牛肚切下一小块放到小称上称一下,然后切成薄薄细片,放到卤水里热一下,捞起再放到一个大的铁瓷碗里放入香油,醋,香菜,舀起一勺卤汁拌匀,最后放到袋子里。
而我总会在路上用手指抓出来偷吃几块,临近家门的时候,赶紧擦一擦嘴巴怕父亲发现。我不知道父亲有没有发现,或许他是知道的,只是父亲对着我这小馋猫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家里有三个小孩,买那么一点下酒菜也不够满足几只馋猫的,而对于我这个女儿父亲是偏爱的。
除了这些,米通,冰棒,余干糖葫芦,棉花糖都是儿时无尚的美味。记得在工人俱乐部和南岭桥一带有位经常穿黑衣服的老大爷,冬天用一个大的颜色发黄的透明塑料袋装着米通,米通已切好,要的时候,再伸手进去掰一块下来。
夏天身上背着一个棒冰桶,大部分是一支一毛的棒冰,还有的就是两毛钱的绿豆冰,虽然后来大家都吃雪糕了,可是这位大爷还是卖这两种,后来偶尔碰见了我总是想那些冰棒卖出去了吗?也想着买上一根,但终究没有成行。
如今南岭桥经过几次变迁,那些儿时光顾的美食摊再也不见踪迹,可是味蕾深处的美食记忆却历久弥新,那卤汁的香味也一直飘散在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