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学期上了一门课,叫“经济思想史”,老师叫我们读很多经济学著作。大约是由浅入深吧,开始看之前是有点抵触的,真的开始看了,觉得很有收获。《新卖桔者言》是浅显易懂的,但是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新的认识。
上面一段话是我从《新卖桔者言》的pdf上截下来的,这篇文章叫《荒谬的定律》,是对格雷欣“劣币驱逐良币”定律的反驳。以前上课,这个定律都是作为公共知识的,老师拿它来举例子,我们在下面听着,不停地点头表示它确实有道理。从来没有想过,其实这个定律不一定对。
经济思想史老师叫我们抛弃过往在其他课上学到的固有的答案和结论,用生活常识去思考一些经济学问题。起先我是不理解的,直到看了这篇文章,我才理解了他的用意。
“任何理论都只可以被考虑,而不可以被奉若神明的”,不然经济学怎么会发展,社会又怎么会前进?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之贤者早就告诉我们了。大学生不再是中学生那样只懂得吸收知识了,要存疑,要提问,要探索新的世界。
二、用事实解释事实真的不可取?
这篇叫《走火入魔的风水派》,内容有些庞杂,让我来简单概括一下。大约是一个新的经济学学派,叫圣信德派的出现在市场上,用电脑技术和数学手段解释股市,以期了解并战胜千变万化的股市,然后获利。但是作者不赞同这个方法,理由是市场信息分布不均,能获得准确信息的人,不需要数学分析也能精准投资,而这样d精准投资会影响市场,造成不可预测的波动,根本不是普通股民可以计算出来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觉得用事实解释事实的确是不靠谱的。市场变化尽管有规律,但只能拟合,无法准确预测,用变化的事实来解释未来变化的事实是不可能做到的。我大一下学“金融学原理”时,我们老师十分自豪地跟我们介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能够准确预测股票未来走向的程序。他告诉我们,他本来想把这个程序卖给大公司,但是没人买。其实这就是一个证明:如果真的有用,没有人会拒绝利益;既然人们都拒绝,就证明了它不是那么有用。跟“道旁李苦”一个道理。
但是话又说回来,所有的理论都是从事实中抽象出来,再用来解释事实的;简单的类比就是直接用事实解释事实。那么,用事实解释事实真的不可取吗?
(当然了,我是不太赞同某些类比的,比如孟子解释人性本善,用的类比是:正如水一定往低处流,人性当然是本善的。这个解释如此强大,只有在孟子慷慨激昂,汹涌澎湃的文章中才会被人无条件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