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对于我来说,真的太难了啦!自从升了初中以后,就不知道数学为何物,每次考试都是令我头疼。现在学习数学启蒙,也是倍感压力呀。
所有的启蒙都是源于生活,玩中学。数学也不例外。数学启蒙的三大原则,多维度、生活化、多角度。多维度,就是教什么,数感、几何、估计、规律。话说这四大方面,我自己也是糊里糊涂的。后两者则是怎么教,就是在生活中教,和运动、艺术、语言、音乐等相结合,而不是一本正经的学习。大J,你太厉害,短短的这么些文字,我就消化了好久。
今天来学习数学启蒙第一大部分,数感。
数感也就是对数字的感觉和敏锐度。
那既然要对数字有感觉,就给先提供数字,让孩子认识啊。对不起呀,娃,我给你提供的数字环境太少了。面壁思过。只有让数字不断在你眼前晃悠,让你突然某一天感兴趣了,才能去探索,才谈得上敏锐度。而我就是一个对数字不敏锐的人。考试经常是解题思路和过程都对,就是最后计算结果失误,然后的然后就很悲剧了。
数感里程碑
悲剧必须到这里截止了。我得让你慢慢地认识数字,并且对他感兴趣。因此要牢记数感里程碑,在几岁前一定要学会这些技能。
3岁前,孩子可以说出自己几岁了,并且能用手指比划出来。
4岁前,孩子准确数出5个以上的物体,还要知道10以内的数字顺序。抽答能够答对,比如5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5岁前,可以区分10以内数字的大小,也包括一些早期的运算能力。
数感启蒙方法
正如前面所言,要让数字出现在生活中,得展示出来,让数字说,快来瞧瞧我吧,小朋友,你要是感兴趣的话,我们玩一玩。
怎么展示?带数字的玩具,数字配对的拼图,有数字的磁力贴,数字绘本,很大的日历等等。还得融入生活不是,出门的时候,数数有几朵小花蝴蝶,几个台阶等等。
这个就是第一个阶段,让孩子对数字感兴趣,出门还得引导和观察。
第二个阶段,唱数。就是机械的说出数字。我们可以通过分发零食,走楼梯,唱童谣等来进行。我觉得大J的分解方法太值得学习了。比如分发零食。
今天吃几块饼干?
不回答。帮忙回答。
那我们吃5块吧。1,2,3,4,5。小D今天吃5块饼干。
关于唱童谣,这个还是相对简单的。但是我们要用手指比划出来,中文童谣和英文童谣都可以进行。我是利用数字绘本一起玩儿的。孩子特别喜欢3的望远镜玩法,望远镜看不到的时候就开始乐呵呵,找到他的时候,和我一起开怀对看。演出来,孩子都喜欢。
第三个阶段,“一一对应”和基数原则,假装游戏。
让孩子知道数字之间的对应,1是1,2 是2等,而不是胡乱数一通。只有认识了数字的一一对应原则,才能更好的进行基数原则的学习,或者比大小等等。所以,我认为一一对应太重要了。大J运用这些技巧实在是太自然了。比如刚才的分饼干就是这样。
基数原则,刚开始我是弄不懂这个意思的。原来,就是数字的最后一个数代表的就是总量,总共有多少。
比如可以引入假装游戏。
妈妈现在是果园总管,宝宝是帮妈妈打下手。我们现在要送6个苹果给商家。宝宝能帮妈妈拿一下吗?
孩子拿过来了。不要着急。记得,关键点,慢慢来,不断强化。学习语言也是如此。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6。嗯,对,一共是6个苹果……
带着孩子再学习一遍。
或者,我们也可以引入大日历本子,标记上未来某一天要干嘛,而后每天带孩子一起数数,还有几天就可以去做了,这对计划事项也是很有期待的嘛,生活可期的感觉真好。
第四阶段,战略数数。战略,就是不需要一个个数,看一下就明白。刚开始孩子可能还是要数一数,但是需要引导下,不数,猜猜看。这是数感培养的最高阶段,得在数数熟练以后再开始,不着急。
计算能力的早期培养
我倒在了这里。
现在爬起来学习。
哇,原来积木还可以这么玩,总共分四个阶段,全部由积木陪着,积木的功能超乎想象。
第一个阶段,让孩子明白一一对应关系。纸张的前面写数字,后面紧跟着画不同相应数目的格子,让孩子把积木放上去。
第二个阶段,物体和数字配对。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数字。所以,我们可以把几个积木的搭好,然后让孩子数一数,找数字放上去。这一步要在会数数的基础上再引入。
第三个阶段,比较大小。这是5岁前的孩子需要具备的。拿着数字卡片,然后摆出搭出相应的积木数,最后比大小。这样可以认识数字,还能比大小,还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四个阶段,(10以内的)加减运算。
比如,拿出2的卡片,搭2块积木,接着就是3。问孩子2+3等于几。刚开始可以一起数积木,熟练后,可以不用积木。
这些都是借助玩具一步步为计算能力打下基础,有实物可以看的到,触摸的到,而后慢慢象征成文字,直接在脑海里运算。
从语言发展到今天的数学启蒙,让我再次感受到什么是扎实的基础。育儿启蒙,我就服大J一个!通过非常实操的方式,将一些书里的深奥知识,一步步拆解运用。小D从刚出生的早产重度高危儿,还有脑瘫风险,到如今的优秀,大J是那杰出的屹立不倒的引路人!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