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家长,我问,你赢重要还是孩子赢重要?作为一个正常的爱孩子的父母,你一定斩钉截铁的说,当然孩子赢重要,我与孩子挣什么?
可事实上,我们却可能做着相反的事情。
前几天,听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主要讲了什么是自恋以及如何看待自恋的问题,主要的观点如下:
人是非常自恋的动物。自证预言就是自恋的表现,因为你一旦说了一句话,就会爱上这个说法,而为了证明“我说的”这句话是对的,你会把把事情朝这个方向去推动。
自恋有两层含义:一是我是对的(自证预言)。二是我比你强。关系中,我要一份这样的自恋,叫我高过你。所以,我地位高、你地位低的格局才会让我自在舒服。
但是自恋绝不是不好的,自恋有它很深的合理性。我们需要从满满的自恋出发,走出自恋,发现你和我都是好的,才能拥有幸福和欢乐。
自恋的另外一个名称是自我成就感,即它在强调这是“我的胜利”。即人在追求胜利的时候,追求的其实是“我”个人的胜利,而不是最求单处的胜利结果。即如果这个胜利不是“我的胜利”,不能提供给我“自我成就感”,“我”甚至不想要这个胜利。
一个妈妈的留言在学习完后留言说:“我与女儿常一起听课,经常会心一笑。因为两个人都明白了,她跟我对着干时不是认为我说的不对,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恋,不让我赢。女儿说如果按照妈妈说的做了,做好了,就证明妈妈赢了,女儿输了。”
这个留言很是触动了我。
通过妈妈的留言,我感受到妈妈的感受:女儿在这里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不听妈妈的话,并不是妈妈说的不对。而是维护自己自恋的本能。妈妈这样留言,肯定也是觉得很欣慰,女儿终于理解了妈妈的苦心。
但是,然后呢?
是女儿改变了?还是妈妈改变了?事情因为女儿认识提升都解决了么?妈妈在回复里没有提到。
人生毕竟是连续剧。后来呢?我试着推想一下:
第一种情况:女儿意识到自己是因为自恋抗拒妈妈的指导,最终是自己受损失。觉知到潜意识是因为自己的自恋,把他提升在意识层面来考虑,顺利的接受妈妈的意见,则母女均大喜。
第二种情况:虽然女儿意识到自己是因为自恋抗拒妈妈的指导,最终自己会因此受损失。但是因为自恋是如此强大,感性上听妈妈话了,让事情更顺利了,但是因为没有“自我成就感”,总感觉自己不爽。如此,虽然妈妈感觉不错,因为毕竟女儿最后听话了。女儿虽然收到事情顺利发展的好处,但是没有维护自己的自恋,造成长期的不爽。这慢慢也会形成问题,或者以后事事听妈妈的,没了主张。或逐渐事事惰怠,毕竟完成的是妈妈的主张,没有维护自己的自恋。
因为从妈妈的回复里,感觉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问题在女儿身上,改了就好了。
而我恰恰觉得有问题的或许是妈妈。
为什么女儿会说:“如果按照妈妈说的做了,做好了,就证明妈妈赢了,女儿输了”?
我猜:会不会是妈妈在教导或指导女儿时,语气、神态、声调等方面没有让孩子感觉妈妈是在提建议,而是在证明妈妈是对的,展示的是妈妈的权威和自恋,展示的是妈妈我比你强,你应该听我的。妈妈展示的自恋,强烈到了让女儿的自恋受到伤害的程度,以至于女儿宁可去做个错事,也不要妈妈赢呢?
这也是许多父母不能理解的逻辑,即明明我说的都是对的,孩子为什么你不听呢?
如果妈妈意识到是因为自己太自恋了,在指导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更多关注了“我是对的”,展现的是自己的自恋。那么,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教导女儿的方式,从教导变成引导,引导女儿自己去选出最有利的结果,就是通过引导让妈妈的愿望,变成女儿自愿的选择,从而顾全女儿的自恋。当女儿按照选择去做,证明果然是对的,又增强了女儿的自恋,这是不是更好的选择呢?
当然这样的选择,妈妈势必比直接告诉女儿选择,会让妈妈费更多的心力,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让女儿成长的更好,应该一定是家长的刚需。
聪明的妈妈应该不是自己对了,也不是自己赢了。因为作为妈妈,想要的结果是女儿对了,女儿赢了,那么请时刻关注谁在展示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