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的乱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数得着的,各色人物都竞相登场,又怎么少得了“十步杀一人”的刺客。
1、平原宾客
当年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刺客无名为了天下能够早日太平而放弃刺杀秦王,虽然这样饶过秦始皇的道理挺勉强的,但这在历史上还真有原型。
故事发生在刘备身上,当年他起家不容易,因为没有背景,他剿灭黄巾的军功连个县令都当不稳当,只好投奔老同学公孙瓒,在他麾下掌管平原县。当时县里有个叫刘平的,在刘备手下当差,很看不起刘备。这个刘平史书上也没记载是什么人,想必是当地的豪强,而且这人也姓刘,是汉室宗亲也说不定,毕竟刘备卖草鞋的出身也自称汉室宗亲。但这刘平不光是嘴上说说讨厌,他结交刺客,想要刘备的命。
这位无名刺客也不是草包,没有找地方蹲守天天等着刘备路过,或是不管不顾的半夜溜进刘备家里他是大摇大摆地主动上门,假装是慕名而来的客人来拜访刘备。刘备一向喜欢结交豪杰,而且一视同仁,动不动就拉着一起就坐,一起吃饭,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反正看上去总是亲切的很,没有丝毫架子,也没有丝毫防备。这无名刺客恐怕对刘备的习惯早有耳闻,他看准了这个空子,果然很顺利的接近了刘备。刘备却毫不知情,隆重地接待了这位陌生人,所谓闻名不如见面,刘备的做派想必还是出乎刺客的意料之外,虽然两人素昧平生,但刘备却倾心相待,不知道两人说了什么,总之一路聊下来,竟然打动了刺客,于是剧情反转,这无名刺客不但放弃了刺杀,还把实情全盘托出,然后告辞而去。
刘备确实是这世间的真英雄,自有气度,能感染人心。这位无名刺客,想必也不是一介莽夫,他虽然是个失职的刺客,却是个有担当的豪杰。刘备在平原县的时候,人民饱受饥荒之苦,当地豪强却囤积粮食,谋取暴利,刘备在任上对外扫平贼寇,让百姓生活富足起来,对士人平民都以诚相待、一视同仁,如此英雄,又怎么能因为刘平那一介豪强而亡呢。
刺客本不会讲什么道德,但其中的豪杰却以义为重,与人相交有义,天地间又有大义,遇到“欲伸大义于天下”的刘备,怎能不惺惺相惜,平原宾客想必是这样的豪杰吧。
2、许贡门客
若说死于刺客的三国英雄,排在第一的要数“小霸王”孙策。
孙策是少年英雄,年纪轻轻就扫平江东,成为一方诸侯,他容貌俊美,性情阔达,江东百姓很喜欢他,称他为“孙郎”。但是孙策用武力扫平江东敌对的势力,总会揽下很多仇恨,本该多几个心眼小心防范,但孙策偏偏是跳脱的性子,又自恃武勇,喜欢自己一个人跑出去,把侍卫和从属甩的远远的。
当时在中原曹操正与袁绍在官渡大打出手,曹操听说孙策平定江东,很怕孙策北上偷袭自己老家许都,愁得觉都睡不好,谋士郭嘉却劝他不用担心,他说孙策的举止太轻浮,经常一个人溜出去,不注意安全,若是碰上刺客,他手下百万大军又有什么用,早晚要被人害死,用不着担心。
郭嘉不愧是“鬼才”,眼光毒辣,孙策果然出事了。
行刺的是吴郡太守许贡生前的门客。当初许贡偷偷跟中央打小报告,他讲孙策这个人太厉害,跟当年的项羽一样,呆在江东迟早要割据一方,不如早点把他招到京都去,这样他就蹦达不起来。结果这报告还没传出去就被孙策知道了,他气的不行,立马把许贡找来质问,结果许贡无言以对,于是被杀。这下子就结了仇,许贡的门客带着许贡的子嗣逃走了,从此一直在找机会复仇。
在一次征战途中,孙家大军临时驻扎在丹徒休整,等待后方粮草到达。孙策一看有空闲时间,就玩起了他最爱的娱乐项目——打猎,打猎虽然是有一大批人马跟随,但孙策的马是好马,跑起来别人追不上啊,孙策兴致一上来,可不想着要等等麾下人马,看到猎物就撒丫子猛跑。
没想到真应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老话,许贡的门客三人早摸清了孙策的脾性,天天就在远处找机会呢,这次竟然真等到了落单的孙策,他们准备充分,待到孙策靠近,一齐弯弓搭箭,孙策虽然骁勇,但这毕竟不是武侠小说的世界,没有防备之下,近距离下哪躲得开弓箭的攒射,被箭射中脸颊,不久就因伤重去世了。
这三名门客自然没有了活路,有说是被孙策的反击杀死的,也有说是被后面赶来的孙家人马砍死的,但刺客的死活世人是不关心的。写史书《三国志》的陈寿可不愿意多写几个字来添上几个刺客的结局。
刺客就是这样,不计身前身后名,对于复仇的人,一身所寄只是仇恨而已,只要复仇成功,自己的死活都已经不在意了,既然如此,世人又怎么会在意呢,许贡门客大概就是这样的“复仇者”吧。
3、郭修
三国后期,蜀汉的掌控大局的是名臣费祎,相比诸葛亮和姜维北伐中原的坚决意志,费祎像个和平主义者,总算让蜀汉的百姓能安生几年,但就是这样的和平主义达人却优先被刺杀,真让人哭笑不得。
事情的缘由要从姜维说起,姜维是坚决要北伐的,只是他这时还不是一把手,既然费祎制定了和平的大政方针,姜维只能凭着麾下很有限的兵力对曹魏来点偷袭和骚扰,攻城略地是不去想的,有机会消灭一些曹魏的地方部队,或者俘虏一些人口回来也是好的。这一趟姜维有了新的收获,俘虏了一个叫郭修的曹魏低级官员,郭修也表现的相当合作,立马归顺蜀汉。
蜀汉一向将自己视为正统,有曹魏的官员来投效,那就是最好的证明啊,郭修就收到了优厚待遇,加官晋爵那是少不了的,结果在曹魏不入流的郭修到蜀汉来立马身价倍增。也难怪,当年姜维的待遇不也一样嘛,大家也见怪不怪了。
不久费祎在汉寿县大宴宾客,郭修竟然也被邀请了,要是在曹魏,那朝廷一把手估计郭修一辈子也见不着,费祎这可是给了郭修天大的面子。
酒宴上费祎多喝了几杯,等郭修来敬酒的时候,他都有些喝高了。估计费祎还以为郭修是来献殷勤的,也是,郭修占了这么大的便宜,还不得感恩戴德,要知道在蜀汉的待遇还不都是费祎大人给的。却没想到,郭修不是来敬酒,而是来要命的,他掏出藏在怀里的利刃就刺,半醉的费祎就这么糊里糊涂的送了性命。
蜀国群臣傻了,没人明白郭修这是为了什么,只能把郭修杀了抵罪,定位为魏国奸细。蜀国一把手的重臣死在魏国奸细手里,这可是天大的事,连魏国朝廷都很震惊,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只能认定郭修这是曹魏的忠臣,给郭修追封了一个乡侯,以示褒奖。
郭修为什么要抛弃到手的富贵,还拼死要杀费祎呢? 史书上没有记载,后人只能推理加联想了。首先,郭修显然不是魏国费尽心机安排的刺客,毕竟费祎是蜀国主和的重臣,要杀也该杀主战的姜维啊。那如果是郭修个人的刺杀行为,这动机就多了,要不就是为了名利,要不就是因为仇恨。为名为利这都有可能,刺杀蜀汉第一重臣,名自然有了,虽然是身后名,给魏国那边的子孙也能留下一些利。为仇那就难说了,三国那个乱世,仇恨肯定遍地都是,但曹魏的一个中郎与蜀汉的国之重臣能扯上什么仇呢,国仇还是家恨?都很难说。最后就是受人雇佣,这也是一种可能,姜维是网友们的头号嫌疑人,主要是看费祎死后谁获益,那当然是姜维受益最大,没有了费祎的压制,姜维这个好战分子就成一把手了,不久就率大军北伐,一偿夙愿,正巧郭修是姜维俘虏的,既有作案动机又有作案的本事,可惜这只是后人的脑洞,真相如何,无人可知了。
郭修席上的一刺,虽然只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却让两国战端再起。战乱一起,真要“天下缟素”才罢了。可当年唐雎是为保安陵国不被强秦所灭,面斥秦始皇,称的上“士之怒”,郭修又哪有什么高尚的理由呢,虽然震惊天下,终究只算是“匹夫之怒”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