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简书一个月,我积攒30年的文艺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不过幸好,幸好简书给了我一个作者的称谓,幸好大部分简书朋友本质上对文字创作是尊重的,这是天大的欣慰!
文艺青年的帽子我一直戴着,久了,自我感觉也良好,自诩有些文字功底,我记得注册第一天一口气的功夫我更新了30多篇,全是复制粘贴我朋友圈的文字状态,一直等到下午连一个‘喜欢’都没有,大致估计那三五几个阅读也就是个拒绝投稿的时候顺带的,这可让我恼火了,然后我自己点开自己阅读,越读越尴尬,才知道我更的不是文章是矫情,所以又一口气的功夫全删了,我决定认真对待简书作者这个身份!
那么,写什么呢?
人,总归离不开情字,亲情 友情 爱情,对!就写这个情字,我首先想到了我的母亲,随即我用了三个小时把一位五十岁母亲的辛酸连同我对她的思念压缩成一篇1500字的《妈妈》——投稿通过,心里高兴之余,我又接连写了《奶奶》《爷爷》都通过了投稿,这几篇文章有了三四十阅读量有了一二十点赞却没有一个人给出一个点评,是我写的不好吗?还是字里行间感受不到真诚?我轻轻的在心里反问自己。
看着首页推送的关于实用性教学类的文章,关于娱乐热门话题的文章,几万几十万的阅读量像是在对我嘲笑,因为在我这个文艺青年的眼里这类文章根本算不上写作,这让我的信心瞬间跌落,就好像这个写作的梦刚开始就被一盆冷水给浇醒了。
坚持还是放弃?最后我取中选择了观望,我开始关注其他人,阅读其他人的文章,果然,这感觉就像同一堂课里的学生,大家都在写亲情,都在写爱情,都在写朋友。说实话,我已经没有精力再去体会文章中的深情了,体会更多的却是乏味。这才明白,每个人是那么的相似,我们的亲人都那么可爱,我们的爱人都那么绝情,我们跟朋友都走散了,每个人又都是那么不同,不同到我已没有一丁点儿力气去点评你的故事,我自己有我自己的悲伤。所以我悄悄的在《妈妈》这篇文章旁点选了——设为私密!我决定,严肃对待简书作者这个身份!
周末的时候,我去了深圳的中心书城,正巧赶上大厅里某出书作者的签售会,站在最角落羡慕了几分钟,作者的声音透过话筒在大厅的墙壁间嗡嗡的回响,我一句话也没听清,心里嘀咕着“不知道他写了什么故事呢?”转下大厅,是书城的中心地带,上下两层,书架扇形排开,好一个书的海洋,这不就是一个实体简书吗。大冰的《我不》被一群小姑娘围的死死的,我默默的走到冷清的地方挑了一本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一回到家,没有了车马轰隆隆的声音,大脑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周围的安静,我陷入了迷茫,像一个叛逆的孩子第一次审视自己的对错,怎么才算一篇好文章?一个作者该具备怎样的素养?
我知道,是这颗敏感的心支撑着我的文艺属性,有了这份敏感,一场雨,一阵风,一朵花,一颗石子都能够拨动我,我一直以为我活的轻盈,可现在怎么感觉自己那么的矫情!我决定,丢掉文艺青年的毛病,这个世界有喜就有悲,有讽刺也有赞美,可有了这个毛病就像有了洁癖,习惯把负面无限放大,结果要么矫情要么愤青,太不好了,对其他人完全没有正面影响,又何谈作者两个字。
想明白了这点,顿时对实用教学类文章的作者们肃然起敬,他们需要多少个日夜,查阅大量的资料以及对每一个步骤的斟酌才换来了一篇受益千万人的文章,这可比咬文嚼字的去推敲一个巧妙的比喻难多了。
(仅以此文,表达一下短暂的简书心路历程,若是能让一二朋友感同身受,是我莫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