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又做了一个梦,梦见昆工毕业,我慌慌张张的收拾着凌乱的书本,无论怎么整理都是一片乱麻,我的内心无比焦灼。可身边的同学并没着急整理,而是争分夺秒的在做题,似乎这一天半天的努力可以弥补整个浪费的大学时光。可每个人内心都清楚的知道,此时最后的挣扎不过是对过去不作为的忏悔。
还原到现实,这确实是绝大多数人的心理现状:悔不当初。如果当时我努力一点儿?如果当时我多用心一点儿?如果当时我多坚持一下?如果当时我对自己狠一点儿… 所以,为了让自己“过来人”的“弯路”不在L的身上重蹈覆辙, 从大一进校园的那天起,我便给她灌输着各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心得体会。然而,眼看暑假开学就进入大三还报读双学位的她,CET-4、助会、教师资格等一系列的证书一个都没过的时候,我又变得有些焦虑。
可能就是因为自己太清楚,像我们这样没伞的孩子除了不断奔跑没有其他捷径。总希望通过鞭策、施压让她有更好的未来,起码不枉这四年的大学时光。L不是不懂这些道理,跟我们大多人一样,道理都知道,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现代俗称——积极废人。
时至,七月。一年刚过去大半,事业的小结,学业的小憩,翻出年初的那些计划,你做到了几条?谨以此文反省自己,同你共勉。
你的学习计划是否还只是计划?
年初的计划里,大概最重要的一条是学习。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我只有学习,方能进步,我唯有进步,接下来的升职加薪、旅行、爱好需求、探索未知的世界才能属于我。哪怕我的学习在短时间不能让自己口袋的薪水发生量变,但长时间的学习能让整个人内在的东西发生质变。
所以, 2018年定下的第一个大目标就是学习!专业的,打鸡血的,开拓视野的,兴趣的,最新时政的,唠嗑吹牛用的等等,总感觉关于未知知识,我一样不能落下。然后盯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瞬间感觉自己就是王者。只是在接下来的时间一天天的将这种成就感消耗殆尽,从信心满满到仓皇失措。
你有多久没有安安静静的读完一本书了?
你的某项考试准备得有几分的把握?
多少次你准备打开书本却被放不下的手机替代,然后明日复明日?
多少次说好的开始直到结束都还停留在原地?
其实这些问题也是在问我自己,那个爱购书假装爱学习的我,却总有那么几本书是没开封的。那个年前说好的考啥啥啥,又把某几项悄悄的列在下半年的计划中。那个说好今晚就好好看书的决心,在游戏、抖音、朋友圈、淘宝和电视剧面前变得异常脆弱。就这样,有些计划从未开始。
你是否还一直停留在计划的准备阶段?
目的:计划每天夜跑锻炼。准备:首先我得制备一身跑步装备,衣服鞋子帽子运动手环等等。好不容易觉得准备得差不多了,结果今晚闺蜜约,明晚追剧,后晚加班太累,就是再也没提及过跑步。
这样的事情我们做过不止一两件,电脑打开,书本翻开,可手机最新动态还想刷一下,游戏还有最后一把,中年人养生茶要泡一杯,零食还要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看书两分钟,折腾一小时。看起来似乎是时刻准备,却一直停留在准备的状态,本以为很努力,实际上是装得很累。
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可为什么往往我们更愿意刷朋友圈而不愿意去学习?那是因为刷手机给我们带来讯息的收获路径都比较短,更容易有收获的感觉,而学习相对来说见效就不那么快了,当内心接收不到某种满足欲的时候我们就容易排斥。当然,这种路径是可以通过持续学习去打破的,这就是为什么学霸的效率远远比你强原因,不行的话你就试试。
你为了自己的计划做过什么努力?
比尔盖茨曾说过一句话,“当你在睡梦中时,我一直在工作,当你在工作时,我已经付出了双倍于你的努力。”百度CEO李彦宏曾说道:“自己每天早晨5点多就“被机会叫醒,并且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12小时。”雷军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 “我现在基本每天中午饭大概三分钟的时间”。
不怕别人比你优秀,就怕比你优秀的人更比你努力。你可能会借口说他们是大佬人物,可随便留意一下自己身边的人,不难发现那些比你优秀的人真是比你更努力,更下得了狠心。
随着“佛系”这个词在网络中的逐渐流行,我们也开始以“佛系”来狡辩自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工作状态,用“佛系”来掩饰自己懒散、庸碌的生活作风,将“我已经尽力了”当作放弃努力时自我安慰的借口。不要一看到别人取得成就,你就立马借口他的家境,他的关系,却怎么也看不到他的努力。
你抱怨学习太累,工作太辛苦,甚至质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比别人弱,你羡慕别人的成就,但从未深究过对方为什么成绩比你好、成就比你高。
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也没有谁生来就是天才,别人比你优秀,只是因为他比你更努力而已。
为了计划的目标你真正坚持了多久?
很多人都知道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他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让我们简单计算一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如果我们按比例计算,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假如你坚持一件事五年以上,你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顶尖人才。5年其实并不长,假如我们23岁开始步入社会,或者读研读博更晚一些,28岁开始,坚持做一件自己特别喜爱的事情,在你33岁之前你或许就会有所成就,甚至成功会来的更早一些。
所有的成就没有一蹴而就,而坚持就成了永不过时的字眼。可是生活里,为什么我们就是做不到呢?那是因为我们总会找到各种借口来作为自己的退路。
最近,看了一句话:任何你看起来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人,都是因为他们背后日复一日默默的坚持。坚持的意义在于你想要看到希望,不想让自己后悔。
愿你的坚持,你的努力,终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