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艺术工作者,我诚挚地和大家推荐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书中的内容浅显易读易实践,很多技巧都非常值得每个家长细心体会学习。
首先,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在课堂中用最短时间内和孩子搭建起心灵的桥梁,让他们去和我们一起去痛快地玩,并在玩中有所收获呢?在好好阅读了这本书几遍之后,我突然有了些感悟,因此非常想要和各位进行分享。文章阅读预计三分钟,如果能够给你些许体会,请给我留言^_^
一、明白: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身为“大人”在生活之中,我们遇到祝福、遇到欺辱都很正常,但是最难得的却是遇到尊重和理解。生活中我们总是愿意和那些尊重你的人多沟通多交流,而不愿多去理会那些不尊重你的人。
那孩子们既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是不是也应该得到我们真正的尊重呢?他们虽然是借由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但是他们的灵魂却只属于自己。当孩子从母亲的肉体脱离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因此不管孩子多小,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的内心感受,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但是孩子毕竟过于懵懂,有些时候如果一味只顾着尊重他们难免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么对于孩子而言,什么才是适当而又合理的尊重和理解呢?
很简单----蹲下来,接受他们的感受,在他们可以自己处理问题的情况下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处理。每一次处理问题的过程都是让孩子学习如何思考的过程。
打个比方:当我们看到两个孩子在一起玩,突然某一个孩子A,打了另外一个孩子B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先想要去问A,你怎么可以打B。但其实,未必B会哭泣,这可能只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小游戏。就算哭泣了,这也不意味着A一定对B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作为一个大人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先分开他们,询问他们在干什么就可以了。如果真是矛盾,那我们也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因为你的每一次干预都在使孩子缺少了一次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机会,而现在的缺失,未来必将以某种方式找补回来
所以说什么是尊重和理解,不是看到两个孩子打架,立马训斥打人的孩子。
尊重和理解,首先意味着你要先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孩子们处于一条水平线上,去正视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因为由于阅历的有限性,你们眼里的小事情很可能是他们世界中的大风波。
其次不管是怎样的情况,身为大人,你必须先保持冷静。绝对不要直接训斥孩子,而是应该先安抚好哭泣的孩子之后,冷静地去询问原因。
然后才是理解,去接受孩子们最真实的感觉,不管是愤怒、难受,还是恐惧,那都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感受,需要我们去引导他们梳理和发泄,并且帮助他们转换视角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最后就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处理矛盾。
二、站起来:有技巧的去接受孩子感受
明白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之后,我们就需要一些技巧了。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看了一个广告,里面生活的主角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生活中也遇到不顺和些许开心的时光,简直就和你一模一样。但是她给自己买了一支口红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她找回了生活的自信,人也变得精神和漂亮了,这个时候你就使劲长草,我也要买我也要买,虽然口红颜色不一定适合你,但就是想要。
答对了,这就叫同理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广告会喜欢用一些素人的原因,因为代入感实在太强,看了之后消费者的购物欲就膨胀了。
而对于孩子我们也要用同理心去对待,这样才能勾引起他们倾诉的欲望。但是比起成人之间由于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引起的差异而言,孩子更加纯粹,在他们眼中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差异只有年龄,所以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我们可以有技巧的来和孩子沟通。
首先,明白倾听孩子的感受并不是为了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直接给出解决方法,而是为了要去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其次,不要害怕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可以用发泄法让孩子发泄情绪,并且让他们知道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让他们知道即使是最极端的情绪也是可以被接纳和理解的。
然后,当孩子给出感受的时候,言多必失。你只要重复他们的话语或者认真给出“哦”的语句,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了。比如:当孩子生气的说“小包打我了,我气死了”,你只用说“小包打你了呀”就可以了,因为孩子和我们一样会自己去分析情况。他可能会说“小包打我了疼死我了”“可是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呢!也许是我早上抢了他的笔他生气了”“我不想要失去这个好朋友,我是不是应该和他道歉呢”
孩子就是我们大人的写照,很多大人非常可爱,当他们遇到感情问题的时候他们可能不是想人给他支招,告诉他该不该继续恋情下去,更可能是想要让人听他的倾诉,听着听着,他们自己就会脑补出解决方案,孩子们也是这样的。
当然这本书的感言还有非常非常多,现在就先告一断落先啦,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我是Reeta,一个希望把每次课都上成脱口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