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的浪潮下,帕金森病正逐渐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它不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被形象地称为健康的 “隐形杀手”。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据统计,全球约有 1000 万帕金森病患者,并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上升。在我国,65 岁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发病率约为 1.7%,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显著升高 ,80 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更是高达 3%-5%。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超过 300 万,预计到 2030 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 500 万,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一半 。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它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等多种因素有关。约 10% 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而长期接触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减少,这也是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帕金森病的症状多样,主要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是帕金森病最典型的表现,如静止性震颤,患者的手部、头部等部位在静止时会出现不自主的颤抖,这种颤抖在情绪紧张时会加剧,睡眠时则会消失;运动迟缓,患者的动作变得缓慢、笨拙,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等变得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