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了,可是我却丝毫没有感觉到这个国际上专门女人定制的节日所带来的自豪和快乐,反而觉得“妇女”这两个字如此刺眼,从而失去了过节的兴趣和欲望,更加觉得别人微信祝福的“节日快乐”仿佛是一句讽刺或者暗藏着什么居心叵测的黑暗心理,排斥心理不是一般的强,只有翻开微博和各大购物网站的时候心理才能感觉到一丝安慰,因为微博里过的都是“女人节”和“女王节”!
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不能把妇女节改成女人节?这“妇女”和“女人”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给人带来如此不同的心理感受呢?为此我专门百度了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
“妇女”:指的是成年女子的通称。不单纯指已婚妇女,大于14周岁称少女,14岁以下(含本数)称幼女,7岁以下称儿童。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而在现实生活中,妇女常指有孩子的女性。
天哪,当看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简直要泪奔,也觉得更加理直气壮了,原来这一切并不是我的错觉,不是我的矫情,不是我的意淫,从这解释上来看,我只能在司法解释上过节,而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过节了。
这么想的同时也好想站出来为情况与自己类似的广大女性同胞,即14岁以上的未婚同志们说句话呀,这节日为什么不能改个名字呢?虽是国际节日,可是人家的原名是“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women的翻译是“女人”啊,女人,看来是中国的翻译出了问题,跟人家国际上没有什么关系啊,如此我更加理直气壮了,所以我强烈建议改名字。
结果顺手上网一查,发现早在2009年的时候《中国美容时尚报》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就曾递交提案,建议国家把三八妇女节改成女人节,并设定一天法定假日。但是一直没有成功,随后几乎每年的今天都会掀起一轮改名热潮。总结一下,理由几乎相差不多:
1. 从感觉上。
“妇女”这名字陈旧烙印太深,妇女总是容易让人联想到“家庭妇女”,即那些整体在家里伺候老人孩子和丈夫的传统守旧的女人,更没有新时代的时尚感。众所周知,女人是时尚界的领导者,因此女人的节日也应该赋以时尚感,电商网站上到处都是女人节、女王节,难道只能在虚拟的世界来寻找到一丝心里的安慰吗?
2. 从名字的含义上。
“妇女”的官方定义包含了14岁以上的所有女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多指有孩子的女性,因此从名字的定义上,排除了一大部分人,让14-未婚区间内的女性找不到节日的归属感;
3. 从节日赋予的意义上。
每年的3月8日是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此节日。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这些人当中更不乏是年轻未婚或者已婚但是未育的,这样自由独立、智慧时尚的女性怎么忍心用“妇女”去称呼他们,从而大大降低了精英女性群体的节日参与感。
综上,强烈建议妇女节改名为女人节,大家快来战队!1==女人,2==妇女。
期待各位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