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同事跟我抱怨,老板经常在下班之后还交代工作上的事情,让他觉得生活被工作侵占。
有些时候他很想装作没看见,但又害怕老板心里不爽,没事儿给他穿穿小鞋什么的,只得逼迫自己加班。
于是我看见他就在上班、下班后被老板@、被迫加班、心情超差、工作效率低下……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最后,他爆发性地跟老板吵了一架,决定把工作和生活划分界限,要做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我其实真的很想吐槽,你这哪里是工作生活不平衡的问题啊,你纯粹是不想吃亏罢了!
你把自己的时间当做廉价商品卖给了客户,他还让你买一送一、加量不加价,你当然会觉得不痛快了!
2.
当然,我也同样遇到另外一种人。她工作得非常努力,宁愿选择花钱雇一个保姆来打扫家里的卫生、做饭、洗衣,也要把时间花在工作上。
仅仅是工作业绩的提升,她还不满足。她会花很多时间,去做专业知识分享。把工作中的专业能力,变成经验分享给学员,从而获得新的身份形象和物质报酬。
她工作得很愉快,又拥有了非常充实的生活,现在又有了出版书籍的计划,还将要接受央视的采访……
她就好像把自己当做了一样会增值的理财产品一样,并没有工作与生活的区分。
想把工作和生活划分开来的人没有做好工作,还把生活搞得一团乱;而经常用工作占据生活的人,却收获了充实的生活。
其实这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会有如此不同的结局,并不在于他们是否进行了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而是他们对待工作时间的态度不同。
我那个抱怨的同事,他把工作时间当作一种支出,一种会消耗他的经历、生活的消费品。而那个“工作狂”,她把工作时间当作一种输入,一种会增值的投资。她因为工作时间的输入,而积累起经验、能力,带来了更多价值的输出。
3.
听起来容易,想要改变自己的思维、行为模式,却很难。如何做到把工作时间作为输入和投资?
找到真正想要做的工作。
我很喜欢《Overworked and Underlaid》作者Nigel Marsh在TED演讲《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中的一段话。
他说我们需要看清一个现实,那就是很多人“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从事他们痛恨的职业,目的只是为了购买无用的商品,以博取无关痛痒的邻居的羡慕。”
对于把工作只当做工作的人来说,他们不仅又多花了时间在痛恨的工作上,并且多花的时间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好处,让他们能够多买一些无用的商品。因此,他们会感到愤怒,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对于工作就是他们真正想做的事情的人,花费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是值得的。因为这些时间没有被廉价地销售,而是为了达成某个更崇高的目标。无论是为了获得价值感、身份、地位还是什么。
找到那些即使没有回报,你还依旧愿意去做的事情,把它变成你的工作,就不会因为多花了时间而感到愤怒,也不会因为生活被打扰而感到烦恼。反而会把时间当作为了成就目标,而做的投资。
这里提供一个发现自己工作定位的工具——MPS。
M=Meaning=你愿意投入时间去做、不求回报的事情
P=Pleasure=你做得很开心,有时候常常忘记了困难,即使失败也不怕的事情。
S=Strengths=你擅长做,别人认为你很精通的事情。
列出你的MPS重合的部分,那就是你喜欢、愿意而且有能力去做的事情。
4.
也许你会觉得目前你的工作还并不是你想做的,你只是暂时需要依靠这份工作赚钱养活自己。那么你又该如何转变思路,能够把工作时间当做投资呢?
工作能力迁移的意识和能力
所有工作中积累起来的能力,都可以形成迁移。你肯定不想一辈子都做一线的销售,天天跟店长讨价还价。但是你可以积累起谈判沟通的能力,只要有谈判的场合,你就能够脱颖而出。
不断成功的谈判,还会强化你“谈判能力很强”的形象。无论你是想再去自己开公司做老板,还是想在公司做个管理者也好,都能够把沟通谈判的能力迁移过来,成就职业的成长。
有可能你现在每天做的就是写写软文,发发朋友圈。但是你可以积累起文字写作的能力,洞悉读者喜欢看些什么的感知能力,并且找到最容易在朋友圈引爆的话题。当你知道目前这份工作能够帮助你实现成为作家、成为主编时,自然这份工作也能够成为你愿意花时间的事情。
所以,当你意识到目前的工作能够帮助你积累能力,并且实现更多长远的目标时。即使这份工作,你只为了养家糊口,也有了应该努力一把的理由。
5.
最后,我想对同我一样的职场青年人说:
“很多情况下,我们还没有忙到需要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地步。我们觉得工作占据了很多时间,可能只是我们工作效率低、时间管理能力不足而已。
“我们每天花8个小时,每年会花2000多个小时在工作中。工作不仅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也塑造了我们是谁。
“所以,去找到一份可以愉快地为它加班的工作吧!
“千万不要辜负这每天8小时、应该充满朝气的人生。你值得拥有更好的工作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