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懂得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我们掌握了很多知识,却仍然学不会好好说话?为什么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又太不把自己当个人了。我们太擅长执着于事情,纠缠于情绪中。知识和道理没有教会我们看见、尊重、认真、界限。

女儿问我:妈妈,你为什么要每天喝水打卡,运动打卡?它们有什么用呢?是为了督促自己喝水,赚红包吗?我告诉她:不是的。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坚持的力量,在喝水、运动中让自己练习带着觉知、意识去做事、去生活。知道活着的状态是什么,活着是活着。我很认真的回应她的问题,不带自己的判断她是否可以理解,不敷衍,只是认真对待她的问题,尊重她和她说的话。女儿也同样如此,非常认真地倾听并回应我。

睡觉前,楼下传来一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记不清这是一个月中的第几次了。因为女儿从不会这样,她特别不能理解。中间夹杂着孩子妈妈的声音:你不是说走吗?你怎么不走啊!孩子的哭喊更厉害了……我问女儿: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哭的这么撕心裂肺吗?这只是她表达需要的一个极端的手段而已,你能感觉到她真正想跟妈妈说的是什么吗?女儿毫不犹豫地回答:抱抱我!我赞叹地对着她竖起了大拇指,并给予肯定地反馈:是的,孩子通过这个方式,实际上是在喊:'妈妈,看看我!妈妈,抱抱我!'而妈妈说的是什么呢?我接着说: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极端方式,是因为这个孩子已经尝试了无数的方式,才到今天。如果她用这样的方式依然无法唤醒妈妈,会怎样呢?女儿说:有一天她就不会哭了!我再次无比赞赏地给了她一个亲吻和拥抱。是的,她会进入深深地绝望,然后麻木。楼下的哭喊声戛然而止,女儿很诧异,问我:妈妈,怎么突然就没了?我笑着跟她说:妈妈看到了,自然就停了。任何事情本来就交织着无形的联系,我们的对话也一样在工作着这个无形的世界。

母亲的拥抱是最安全的力量,是孩子天然的治疗剂,正如我的一位老师说的:人在安全的环境下,会自然地朝着正向发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女儿习惯于用“马上”表达时间,类似于“我马上就来”这样的回应随口就来,往往“马上”就一直在重复,一直在路上。提醒了几次,她还是会无意识脱口而出。为此,我郑重跟她谈了一次,告诉她:“马上”是一个立即的行动,不是一个时间,当你回应“马上”,而且没有行动,妈妈有种被戏弄的感觉,妈妈希望你可以认真对待自己的承诺,做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妈妈希望你可以表达具体的时间。她很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当我叫她洗漱时,她再次脱口而出:马上,妈妈我马上就去。心里立即生起一股莫名的情绪,(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会说:我已经告诉过你了,你怎么还……!你明明答应过我了,你为什么就是不……!情绪的对立就开始产生,一个戏码开始上演。)我深呼吸了一下,对她说:不要用马上,用具体的时间表示。她立刻意识到了,说: 哦!Sorry妈妈,我看完这一个就来。

情绪是生活中冲突的最大根源,学会看到情绪,了解情绪,不纠缠情绪,才会有真正的沟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via 果壳网 (IvyP/译)根据西伯利亚泰梅尔发现的一块3.5万年前的狼肋骨中的DNA,研究者推断狗和狼可能是...
    Mais_vous_aime阅读 3,818评论 0 9
  • 大家好我叫刘甜西,我今年八岁了,我家里有五口人,有爸爸妈妈弟弟姐姐和我,我在新区小学一年级三班。我最爱我的姐姐和我...
    刘恬熙阅读 1,657评论 0 0
  • 七律.登灵通岩 峭拔灵通插九天,未知开辟几多年。 黄花引路幽途曲,取月登梯石壁颠。 洞里观音千载敬,林中游客两三连...
    知一书斋阅读 5,257评论 9 17
  • 直角式: 山式站姿, 吸气双手自体侧向头顶延展, 呼气以髋为折点,上肢延展着向前向下,直到排背部与地面平行,眼睛看...
    山竹_2729阅读 10,75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