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看一本短小精悍且寓意深刻的书——《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本书主要讲述主人公约翰想在工作之余出去旅行散心,在一个迷路的夜晚,他遇到一家咖啡馆,在咖啡馆里发生的一些引人深省的对话。
在这对话过程中,作者引用比喻、隐喻、故事来启发主人公对这三个问题思考:
你为什么来这里?
你害怕死亡吗?
你满足吗?
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但里面的学问可大拉,我们一起来这三个问题:
一、关于“你为什么来这里’”的问题:
这个问题与咖啡馆无关,而是在问一个人为什么。也就是说当你面对这个问题时,需要认真对待它,再认真去思考——慢慢地,你的世界会发生改变。
正如,主人公从“莫名其秒——生气——思考——反思——顿悟——动力”变化。他从提问这个行为就产生寻找答案的动力,
启发:
1、当我们迷茫或不知所措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有时候能帮助我们解决当下问题。
2、如果你把问题稍微变一变,就能改变一些事情。比如:面对孩子磨蹭行为,与其说:“你为什么老是这么磨蹭?”不如这样说:“宝贝,你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事?5分钟后还是10分钟?”
3、积极心理学无处不在:觉得这些事情不是“面对”,而是要“迎接”。
二、关于“你害怕死亡?”问题
这个问题,相信大多数人都怕。这是人类最普遍的恐惧之一,也是人性。也有人不确定,正如主人公不确定,因为他生命中要做的事太多,还没体验过他想做的一切,还不想死。当然,这个问题目的是启发人去思考,是否思考过存在的意义(简称PFE)。这样会为当下生活梳理思路,重新定人生目标,启动前进的动力。
这个问题还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听到一些谣言,很容易被它迷惑,尤其你身边的人都相信它时,你也相信它的存在,没有进一步去了解事情真相。
启发:
现实中,大家长时间工作,忙着做并不能实现PFE的事情。他们不停地憧憬未来,希望有天他们不用再工作,可以过上随心所欲的日子。尤其在中国,大家为了生存不停工作,没有多少心思去思考这些问题,自然也不会做多少改变。其实这是很现实的,你看那些成功人士,基本上是解决生存问题,才有精力、能力去做更高层级的事情。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人边解决生存问题边做人生有意义的事情。
三、关于“你满足吗?”问题
只有当你弄清自己为什么存在,开始为这个存在意义做出实际努力后,你才能感到满足。
“你满足吗?”这个问题是紧扣上面的问题,而第1个问题是关键的,所以整本书花了近一大半时间去探讨这个问题。就好比我们经常见到拷问灵魂的人生三问:“你是谁”“你从那里来”“你到那里去”一样,环环相扣。
怎么理解这三句话,用下面一段话来概括:
当一个人弄清了他为什么存在,就相当于定义了自己的存在意义PFE(Purpose For Existing)。如果一个人总是做有利于实现他的PFE的活动,他就不会害怕死亡,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就会比较高。
作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生活中,只有你真正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永远不要因为其他人或事失去对自己命运的掌控。要积极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然就只能被动接受安排。
启发: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行动!
另外,这本书文笔优美,比喻生动形象,非常有画面感,也容易拉近读者距离,敲动心扉!
分享几句:
这段路俨然是一条怨气十足的长蛇,我不过是上面的小小鳞片。
太阳已经完全沉到树影之后,薄暮逐渐笼罩乡间。云朵染上了少许粉红和橘黄,反射着天光的余晖,可我的注意力都在路上,满心为越来越糟的情况担忧,基本没怎么注意天空。路边依然杳无人迹。
我离光亮越来越近,终于看清那是一盏白色的街灯,在远方孑然独立,散发着明亮的光,它四周一片空旷。
我惊讶地看到一座小小的长方形白色建筑,屋顶上竖着淡蓝色的霓虹灯,上面写着店名“你为什么来这里咖啡馆”。
太阳即将从停车场对面的树林后升起,新的一天就要到来。空气中依然残留着昨夜的一丝沉寂,白昼的喧嚣却已经拉开了序幕。
最后,用作者一句话作为结尾:“生活本来就很精彩。只不过有人没发现自己是作者,没发现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