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看好莱坞电影了,禁不住媒体狂轰滥炸和梅尔吉布森的名头诱惑,昨天跑去看了《血站钢锯岭》。
130分钟以后,满怀期待进场的我带着无比的怀疑和懊悔走出影院:梅尔吉布森这是要学陈凯歌《无极》的方式葬送自己?整场电影,除了一个个不解没有一丝丝感动。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差不多,只是看了简单的推荐,类似“堪比《拯救大兵瑞恩》”之类就走进了影院。
开场前5分钟,炮火和残肢齐飞的战争场面渲染,倒是中规中矩保持了美国战争片儿的一贯风格,成功地把观众情绪带进战场。不过经过这几年韩国和国内战争片培养的大陆观众,估计对此不会惊艳。
然而,这前戏刚有所动作,就戛然而止,故事忽然转回到1918年主人公父亲身上。这让刚刚准备好接受震撼和感动的观众有点找不着北。要知道所有观众其实都是来看钢锯岭战役的,影片却用西部片的节奏来讲主人公的童年和恋爱。将近1小时啊!这么长时间的铺陈,观众有理由期待这战争期间的爱情可以带来一点点感动。然而并没有。在弗吉尼亚的战地医院(想不通怎么那里会有战地医院)男主对身为护士的女主一眼钟情(老套的剧情,回来查资料发现这不是事实。男主的妻子是战后为家庭生计才开始做护士的)。从未和女人交往过的男主,居然在第一次约会时就KISS了女主,女主不出所料的给男主一巴掌转身就走,之后再转身“你不过来吗?”原来打是疼骂是爱也无国界啊。
好吧,爱情感动不了人,还是回过头期待战争吧。
影片花了一半时间铺陈后终于转回战争主题。男主在军营培训期间的这场戏,充满了矛盾冲突,可算是全片唯一的亮点。从内容上看,男主参军后固执地不肯拿枪。要知道这是要上战场的,你一个人不拿枪就意味着团队战斗力减员,会害死兄弟的。可无论兄弟怎么嘲讽殴打(军营里居然允许把人打成这样?此片不是一直强调这是一个真人真事吗?)军官如何威胁利诱,男主就是坚持他所谓的信仰,不拿枪不杀戮但却坚持要做医疗兵和兄弟们一起上战场。最后一直闹上了军事法庭。
看到这里,观众可能想这是要传递美国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价值观了吗?编剧又给了大家一个意外。男主的父亲居然动用老关系找到准将用一个条子解决了问题——男主可以不拿枪上战场。看到这里,估计大陆观众会比较开心,哦原来美国军队里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啊。(这是米国人想要讨好大陆观众的表示?)
回来查了资料,据说男主确实因为此事上了军事法庭,裁决的结果是按照相关法律可以不拿枪。那编剧是故意抹黑美国军队吗?
一半时间过去,《血站钢锯岭》终于讲到了钢锯岭。这群新兵蛋子眼看着一辆辆载满尸体和伤兵的卡车从身边经过。这一段,导演发挥了特长,场景交代,颇有震撼。观众看完后可以调整好情绪迎接一场期待已久的残酷厮杀。惨烈激战开始了,这是整部影片最正常最好看的一部分了,加上类似鬼屋里常有的惊悚设计,观众此时应该会感觉过瘾。
然而,期待中的高潮还没有到来,剧情却再一次让观众摸不着北了。看着男主在混战中自由穿梭,看着男主身边那么多兄弟中枪倒地唯有他像有金刚护体,看着他在日军地道里溜了一圈没被发现还救助了日本伤兵,最后导演用排比句的方式演绎男主凭一己之力借助绳索用一天一夜的时间把75个伤兵从钢锯岭上吊下去(最厉害的搬运工能搬运多少次?或者是信仰的力量给他注入了超能力?)除了纳闷你不会有一丝丝感动——导演想把男主塑造成耶稣?还是想拍部美国版的抗战神剧?
这真的是那个39岁自导自演《勇敢的心》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及金球奖最佳导演的梅尔吉布森吗?不可能,是我误解了他的表达吗?
然而并没有。接下来的剧情,会证实你的猜想。第一晚还垂头丧气的美国大兵们,因为有了男主的战前祈祷,第二天居然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前冲。这是一梭子弹能扫一片的队形啊(美军长官会允许?)。而这一次日军不晓得是否被神勇的美国大兵吓破了胆子,不会用重机枪了,也不进他们的碉堡和地道了,连刺刀也不拼了,直接被成片成片的放倒。若换上八路军军服,直接可以上央视一套黄金段了。如此还不够,最让人目瞪口呆的细节出来了——头天救了75个人累个半死的男主,在一片混战中一眼看到一个即将爆炸的手雷一记无影脚踢了出去挽救了几个战友的生命。
正当大家终于明白了这一点时,片尾居然播出真人采访。天呢,这男主居然真的不拿枪上战场还救了这么多人?网上能查到的消息都说,男主原型是真的比电影中还传奇(电影中很多事情都是真的,只不过是4年里发生的事情被浓缩在一天一夜里了)。
然而,我只能说太晚了。能把一个真人真事说得那么假,这部被赋予了多少期待的战争片是我看过的最烂的好莱坞战争片,没有之一。想不通为何多少影评都说自己被感动,被影片信仰和战争的宏大主题折服。难道只要和信仰扯上边,影片就一定高大上吗?
我只想说,一个讲不好故事的电影不可能是好电影。
非常同情陈凯歌先生,相信看完此片后,会有不少人那其做比的。同样都曾经有过巅峰级的作品,同样都用一部创纪录的烂片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