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打算靠写作度过一生,那他多半是个九头牛也拉不回的人,最大的特点是:谁劝都不会听。”
——毛利
我不是作家。
充其量算个职业撰稿人。
或者,对有些人而言,就是个写手。
一个,二三……四五流写手。
写什么呢?写个人公众号,写情感专栏、写人物采访;也写过民宿酒店旅游专栏,写过地产、汽车文案,帮客户的西餐厅取名字,帮代购写过文案,帮男生写过情书……
总之,就差写墓志铭。
这个跟我幼年时幻想的曾经的“女作家”的光鲜体面不太一样。
在过去,大家认为从事写作的女性该活成榜样。
该有钱。
她们好像应该天生属于不差钱的那一类物种,接受良好的教育。
就算没有香江名媛、美艳“海龟”林燕妮小姐懒洋洋地杀入香港文坛,在洒满香水的白底紫格的A5稿纸上写专栏那么夸张,也至少是亦舒笔下的穿着高跟鞋穿梭在高档写字楼的中环女郎,有一套自己的公寓,一定依窝繁华地带,在顶层对着超大落地窗户,一边在赶稿子一边望着对面无敌海景。
最好,还配上好红酒和水晶杯。
差钱的女人怎么有资格成搞写作呢。
毕竟这是一个需要些门槛,需要大把时间去阅读、积累,需要大把金钱和闲情逸致去游历、醉心山水和见闻奇人轶事的职业。
女作家就应该活成都市女性的榜样,没见过世面,哪有什么谈资?
搞写作的也最好是单身。
像贾宝玉说的那样:出嫁的女儿家沾染了男人气,眼里都有一股子死鱼的浑浊。
不知道这话是贬男人还是贬低人妇。在婚姻生活和鸡毛蒜皮中女孩变成人妇,天生的灵气都耗尽了哪有灵感的源泉。
就算嫁人也嫁个有钱人,悠闲自在、不为生计地写作;不沾阳春水,不囿于烟火日常,才能有妙趣横生的创作素材。
嫁人就算了,搞写作的最好不要有孩子。
在小孩子的屎尿屁中,精力、体力直线下降,哪有空搞写作。
当然,自媒体时代,如果你是一位有才华的妈妈,自媒体会放大你的小才华。你可以去写育儿,写亲子关系,或者做你母婴号,或者去做美食。妈妈么,不是天生应该是个烹饪高手,又能照顾家庭,又符合人设,还能获取流量,多好。
如果,你都不符合,还想从事写作这么需要大量精力和思考的奢侈工作, 那没人支持也没人觉得几能成为女作家。
“作”家还差不多。
很明显,我就是这样的人。
一个不不太富有,读书又不算很多,又没有历遍山河,且又嫁人生子且还从事写作的女性(不知是以女生自称还是女人)。
并且,她还不愿意放大“妈妈”这个人设,钻研美食,写写美食、写育儿、亲子关系,写婚姻中的幸与不幸,婆媳关系的吊诡。
不爱,也不会。
有的女性天生聪慧温柔,有的就是奇怪又执拗。
就像有的妈妈喜欢钻研美食,也天赋异禀。可有的人呢,她偏偏就是一个手残党,只爱吃,不喜欢做,也做不好。
那么,她又是凭什么在创作呢?
“热爱和坚持。”
如果再加一点,就是:“贫穷和思考”。
是的。
颠覆了我曾经以为对女文字工作者的认知。
其实,如今流量侵袭之下,真正搞文字创作的都很难,男女都一样,男作家、女作家也是如此。
我们都会在开始一篇文章之前发疯,都会为了生计发愁。男作家会被嫌弃不能养家。女作家会被嫌弃不能照顾家。
在收割流量和声名之前,这是一个体面却会贫穷的工作。
但是,截稿日期是第一生产力。
在客户的无边催稿中,想想稿费;找资料,提笔,写提纲,一晚上,稿子成型。
而贫穷和苦难是滋生创作灵感的温床。
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在锅碗瓢盆的琐碎中、在红尘俗世里坡爬打滚更容易刷新关于生活和人生的新的认知。
也更容易对人生产生新的思考和复盘。思考关于人与人之间奇妙的联结,烟火俗世的烦恼和无奈,和人生与爱的玄妙。
原来用心做得菜口味是真的会好一些。
原来对伴侣之间多陪伴和分享关系会真得融洽。
原来努力有时候可能真得没有用。
原来,一错到底也有可能就走对了。
原来,在脆弱中,人们更容易抱团;你的前任上司开始干微商了,美女时常自嘲和卖惨可能更讨喜欢,等等。
你看,这些在烟火里打滚的人和事,这些充满着充沛的精力去对抗生活。
都是我们贫穷写作者的创作素材。
她很庆幸没有听劝告活成别人眼里女性该有的样子。
你相信么?其实我们这种急着等米下锅的文字创作者,通常写起来会更勤奋,更有灵感。——毛利
我热爱这样热血与生活态度。在艰难中,用才华和努力一步步地,慢慢地进行自证和对抗。
当然,也靠一点点运气啦。
感谢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