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每个人的一生都有无数的枷锁和羁绊,每个人都只是带着镣铐起舞的普通人。
毛姆说“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读完毛姆的《刀锋》好几天了,心中感慨万千,似乎有着千言万语想要说,可一直不敢下笔去写,因为我无法很好地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想法。
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别好奇书名“刀锋”二字,读完这本书后,我依然思考着这两个字。或许,读完此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你我都能在书中找到影子。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和他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无不给予我们生活的哲学和启示:
艾略特:一直热衷于社会交际的他确实活成了社会名流,他的一生不断地辗转在宴会交游的行列里,处处显示着“我很重要”的样子。可是,当他年老病衰的时候,曾经往来如织的交际圈朋友们,一个也记不得他,甚至对他嗤之以鼻,最后一个人孤独地死去。他死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老贱货!”他是在骂诺维玛利王妃,一个美国巨富,嫁给了一位罗马亲王,虽然艾略特帮助过她很多,可是她举办的化妆舞会并没有邀请艾略特,所以他特别伤心难过,甚至老泪纵横。
其实,很多那些曾经在艾略特引荐下才进入交际圈的人,后来认为艾略特年老体弱,已无利用价值,便冷落了他,艾略特自此怀恨在心。
艾略特用一生经营交际圈,可最后却换来无人记得的孤独。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一味的好面子,混迹在那些所谓的交际圈里值得吗?
我有一个朋友,人长得英俊潇洒,最重要的是能力特别强。身为领导的他,每一天都被安排得特别充实,从未在家里吃过饭,因为他的应酬从来就是排着长队的:这个局长,那个区长,那个书记……他们家里的厨房也只能成为摆设:他忙着一个接一个的应酬;他媳妇跟他不在同一个地方,周末回来也是带着一起应酬;儿子在学校吃和住。
有时候我也会开玩笑说:长期在外面吃那些重口味对肠胃不好,还是偶尔跟老婆围坐在自家的餐厅里,哪怕喝一碗稀饭也舒服。
前几年,这个朋友出国去学习了,在国外交际少了,他每天除了学习,剩余的时间就去健身,或者做一桌子美食。那段时间,他不仅瘦了,大腹便便的肚子也没有了。看着他的样子,突然觉得他不仅年轻了,也更加阳光了。
回来后,他再一次投入总也应付不完的应酬,再也腾不出健身读书做饭的时间,没过多久,他的肚子又长出了,体重也跟着一路飙升。看到他,我突然有一种错觉:当领导难道就是意味着不停地应酬?
伊莎贝儿:一个极其漂亮,现实的女子。虽然她深爱拉里,可是当她无法说服拉里工作的时候,她果断地提出了分手。最后,她嫁给格雷,也非常用心经营自己的婚姻,养育自己的孩子,即便是格雷最后破产了她也不离不弃。最后,因为继承她舅舅艾略特的财产而得到了她内心最为向往的地位和财富。
格雷,深爱着伊莎贝尔,对她到了宠溺的地步,虽然经历破产,但最终他找到了稳定而赚钱的工作。
拉里: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与世俗格格不入。因为在战争中一个朋友因为救他而死,所以他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疑惑,所以她不再追求世俗里的物质百度而且用一生在精神世界里探索。拉里听从内心声音寻求生命奥秘,读过浩瀚书海遍历大地山河。拉里说“可能原来就没有答案”,又说回归生活“平淡处世,凡事随和,慈悲为怀,戒除私心。
有人说:“拉里是一束光,照亮温暖他人,他是上帝,是天使,博爱众生,用尽一生寻找生命的真谛,他跟伊沙没有爱情。两个世界的人。伊沙贝尔,俗气圆滑世故,享受物质,拉里是天使去爱,去付出,终期一生。”
有人说:“拉里是众多人群中罕见凤毛麟角的光辉形象,超然脱俗的思想境界中必定是我这种凡夫俗子所不能理解的,或许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有些许潜移默化,谁知道呢”
《刀锋》,写的思想和人性如刀。拉里追求圣人思想而做出一系列常人难以理解的一切
系列行为,这是不是人性的刀锋劈砍着传统思想和偏见?而伊莎贝尔外表美丽可爱乖巧,可是她的自私或者偏见让她间接杀死了苏珊。人自私,偏执的人性难道不正是像刀锋一样吗?这样的刀很恐怖,可是现实中又无处不在地悄无声息杀人于无形中。
《迦托•奥义书》中说:“剃刀边缘无比锋利,欲通过者无不艰辛。是故智者常言,救赎之道难行!”这是一本讲述人性的书。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所以,我们无需太认真,太较真人生,各有各的活法,无所谓对与错,随心就好!没必要介意别人对自己有什么看法,无需在意别人的眼光怎样,或许一切都是自己想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