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记王之炀老人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2017年的年末我的大伯重病去世了,年仅59岁,跟当年外公一样。回想我们得知他疾病的震惊到去看望他的情形,当时并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他,我一直不是一个会和长辈打交道的人,追溯到我的成长历程,萦绕在我记忆中的是每当大人们一起讨论着什么的时候,爸妈总会说小孩懂什么,在旁边玩,为此我从小都不大参与大人们的讨论和互动,也确不太懂得如何主动和长辈相处。
那天在去大伯家的途中,脑袋里一直在预想呆会儿见面沉重的气氛,或许会有很多人诉苦,或许会有些垮塌的情绪......当到达他家里爸妈询问他现在的情况后,他的精神状态并未跟以前有过多的变化,只是很正常的去描述自己的情况,不带有任何负面情绪的,我不知道这种状态是叫作乐观还是简单,因为我甚少跟长辈打交道,从得知自己的病到走的过程,大伯并未有任何报怨,看得出来他也不是在假装坚强,对于即将不远于人世他唯一的遗憾和放不下的就是即将大学毕业的小儿子,感叹自己没办法再多挣几年钱为他买房看他成家,也叮嘱爸爸和我们对他多一些照顾。直到他离世也没有带给我们任何对疾病的压抑和悲怆的情绪,我问我的堂弟(大伯的小儿子)大伯一直这么乐观吗?他的回答是肯定的,这并非是面对疾病刻意的压抑自己不去让亲人担心,而是一种很快接受现实的过程,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路里我才算开始了解我的大伯,这位每年过年过节都能见到的亲人。
大伯的这段历程让我想起了2015年偶然在一档叫《造梦者》的节目中看到一个外孙女为重病的爷爷完成梦想的视频,重病的爷爷有一个梦想,能把读书时先生吟唱的古诗词传承下去,外孙女为帮爷爷完成心愿,把外公吟唱《长恨歌》的视频传到了微博上,得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素不相识的人的响应。老人最后的生命伴随着这些网友编曲吟唱的《长恨歌》走到了最后,外孙女每天会给外公带来一个网友改编的歌曲,会跟外公讲述每个编曲人背后的故事,其中有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在病床上插着气管吟唱,直到外公走的那段时间都是安宁而快乐的。
之前有听身边人给我介绍一本书叫《最好的告别》,他告诉我们生命的最后要怎样尊重临终者,如何面对和帮助临终者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它颠覆了我们传统一味延续生命的想法,给了我们对于死亡的思考,让我们对于死亡更能坦然面对,而不是恐怖和崩溃。也引起了我的反思,如果我们在亲人在世的时候珍惜好共同的时光,那么可能面对死亡的时候也能不留遗憾更加坦然了吧。
感谢大伯让我看到的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