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课》第二次研课听课小思
早早就准备了听孙老师的第二次语文研课。整个上课过程中,满满的干活。因为所教学段的差异性,所以,每次听孙老师的课,我都努力把听课的关注点放到孙老师的教学理念或者是教学智慧上来。今晚的课程依然带给我很多的思考:
一、一次高质量的作业,赛过粗制滥造的若干次。
孙老师的这句话如雷贯耳,一语惊醒梦中人。在新网师的学习,绝对做不到完美主义。努力做到问心无愧,就已经难能可贵。所以,尽管这次我的作业没有合格,我要细细的结合孙老师说的五个方面,再找原因。努力克服。坦言之,第二次的作业,我比第一次要花费多一倍的时间,结合第一次的研课,我认真的从三类教学目标到课时分配以及课堂流程都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迹。但是,就如同孙老师说的,不足三千字的教学设计是无法说完整的。此外,不得不承认,学段限制了我对教材和学情的把握。但我相信,在课程里摸打滚爬定会逐渐理顺这一切,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二、对学情的把握要因时、因地、因班而定,不要一刀切。
虽然我们每次做教学设计中都离不开对学情的分析,但是,又有几次是真正的对学情了然于心呢?孙老师以二年级学生为例,在识字写字方面采用的策略、方法注意点上给出了很细致,掷地有声的指导:分析学生的认知起始点,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变化敏感。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学习能力。抓住学生的认知起始点,也就会比较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思维发展点。反观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对学情的分析仅仅停留在学生在该学段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却没有考虑到该阶段的孩子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哪些是已掌握,而哪些是较欠缺。对学情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真正的因时因地因班制宜,设计更加趋向合理。
三、知识唯有进入流通领域,才能成为源头活水
怀特海也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强调教育中要避免“呆滞的思想”。如何避免呢?他提出了“少而透彻”的原则。其实,孙老师今晚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设想和方法,都体现了这一原则。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她提出了将汉字以结构关系重组,集中教学,同时把识字、阅读交替进行。识字中有阅读,阅读中有识字,即使生字不断出现,阅读的思路也不会人为的打断。这样集中的、扎实而透彻的掌握汉字的方法也可以让汉字切实的进入了流通的领域——为阅读服务。
学法丰富多彩。一言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趋向逐渐显现。孙老师认为,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用有趣的方法朗读、制作写字卡片,听写新编的句子。学生带着兴趣学,自然学中有思。
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逻辑和连贯性。课堂上的碎片化教学既没有效果,也无意义,更不能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思维的成长。所以,毋庸置疑,文本解读永远都是重中之重。
引领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比如,在大量阅读中掌握汉字,在表达和书写中掌握汉字。因为使用,知识才会活跃在孩子们的成长里,才会真正起到“知识为智力成长”而服务的目的。
四、优秀作业优在扎实而透彻
认真学习了优秀作业,扎扎实实,清楚而透彻:1、文本是什么?分析的透彻。为何?分层次介绍、语言特色、包括插图,课后练习单元训练重点都做了详细的分析。2、学情的分析,扎实而合理。为何?结合所带班级来谈,有的放矢,一针见血。3、目标设置,层次感清晰,有梯度。4、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需求,进行方法指导、教法、学法丰富,学习的前后步骤前后勾连,有逻辑。最重要的,注意到了在课堂上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内化知识。
第二次的授课结束了,反思很多,无论如何,沉潜在这门课程里,不逃离。第三次的预习作业,若写,也要努力做到扎实而透彻。再次,感恩孙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