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是出嫁的那一年,刚过十九岁。那一年,她的大哥大壮刚刚二十四岁。在村子里,男人过了二十五岁,没有娶媳妇,那是件相当恐怖的事情。大哥运气还算不错,在这个大限来临之前,定下了亲。未来大嫂娘家家底薄,彩礼要得高。拼凑彩礼钱让梅的爹犯了难。隔壁四邻纷纷劝他先把梅嫁出去,再给大壮娶媳妇,两件事就都理顺了。
这个办法梅的爹早就想到了,只是他舍不得大女儿。梅十三岁时,娘就走了。虽说已十九岁,在他眼里,她还是个孩子。她的性格过于刚强,这么早出嫁,难免在婆家受搓磨(方言,音似,受折磨的意思)。梅的娘临走前,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地流眼泪,说自己放心不下儿女们。想到此处,梅的爹心里很不自在。他的四个儿女中,只有大壮念过初中,在村里当队长。虽说起早贪黑,但并不用吃太多的苦。二儿子小伟身材高大,一表人才,但患有羊癫疯,耽搁了念书。从十六岁开始,就随着他下地干活。排行老三的梅,在家里完全担起了家里的重担,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都要她操心,时不时还要下地干活。梅很懂事,很少抱怨。这些他都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小女儿阿凤,是全家人的宠儿,平时做些针线,帮衬帮衬梅干些家务。要是梅出嫁了,娶进门大儿媳贤惠还倒罢了,要是是个搅家子(方言,音似,爱起头闹事的意思),这一家人怎么过?
梅必须嫁,梅的爹心里明白。错过大儿子的媳妇,耽搁了梅的婚事,他如何向死去的老婆交代。权衡再三,他把自己想法告诉了大女儿梅。
梅眼睛湿了一会,接着笑着说:“爹,我愿意嫁。”
梅的爹点了点头,一口接着一口抽旱烟。
梅出嫁那天,英子和小兰来送她,三个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大壮的婚事是在梅出嫁后三个月举办的。这是梅出嫁后第二次回娘家。第一次回娘家,那是婚后三天回门。
英子和小兰都发现梅瘦多了。英子拉着她的手问:“是不是你老汉(方言,丈夫)对你不好?”
梅笑着摇了摇头。
小兰扯了一下英子,示意她不要继续纠缠。梅看了一眼她俩,慢悠悠地说道:“他待我很好,就是婆婆难说话。公公是个大好人,给我家拉过几次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