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旅行。我有一个清单。每年想去哪些地方,都一一列好。搬来伦敦前,所有计划去的地方,都会按部就班的一一实现。这个过程是有一个视野一个希望然后计划执行落实的美好过程。因此计划时间再长再繁琐,也落得个苦中带乐。
顺便说一句搬到伦敦后,这个计划模式不是很可执行。想想原因大概是大城市节奏快,计划可以,可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因而本能的生存模式一启动就会自然而然的停止提前计划,什么事到了临近了再说。
在29岁那年,我许了一个愿,希望下个五年,每年过生日都在不同的国家醒来。30岁是威尼斯,31岁是布拉格,32岁罗马,33岁搬家卖房子哪儿也没去,34岁爱丁堡(没出英国但也算是给自己有个交代)。
想想和家人孩子一起去过的地方也不少,但是还最喜欢生日之旅。我喜欢初冬时节出门,微冷而萧瑟,没有夏日的烟火气和满街的烧烤味,也没有初春的到处生机盎然蠢蠢欲动。在生日时候出门,能感受到时间变慢,特别有仪式感。我最喜欢的是那年在布拉格,一片阴冷的欧洲大陆,红顶小房和沃尔塔瓦河的无声无息,一切都好似诉说着历史。我们住在一个古堡房子里,墙壁厚的有一米多宽,到处都是石砌的墙和拱形的顶。房间是个两个房间的套间,套间之间被一个带双开门的隔墙分开,我印象很深隔墙靠近墙根的部分是一个小小的窗户,完全是为了美观和装饰,尽显捷克木匠的讲究。
这个城市的晚上的一丝烟火气体现在亮着灯的路边小店,不喧哗吵闹,默默地做着面包圈。这个面包圈很像小时候在北京吃到的螺旋形牛角面包,外面带着颗粒的糖渣儿,一咬面层打开,顺手一转可以像削苹果皮一样顺着面包的纹路顺势吃到最后。想象下在冬天有个温暖的有炉火的小店,做着刚出炉的热乎的面包圈,幸福指数跟小时候看见烤白薯阿姨一样。
还有好多买小鼹鼠的小店,《鼹鼠的故事》简直就是美好的童年记忆,而且没有被过渡的商业大潮所淹没,买几个小物件都会特别开心。还有好多手工做的木质小玩意儿,传统工艺还在传承。在布拉格的街上,每个礼品小店,小店里的每一样东西,都默默的精致的躺在那里,貌似很满足于这种安然于历史长河一瞬中的感觉,纵使外面硝烟四起变化万千,也不能给它们带来一丝的波澜。
我喜欢那年的旅行还因为,31岁是很好的一年,我隐隐觉得这个一个安定的开头有关系。让时间停下来,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思想等等灵魂,告诉自己又长大了一岁。有时候想想其实旅行同与人交流一样,时光流过,最后你记得的最深的,可能还是感觉。那个时候的心境,和整个人在人生中的状态,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