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时就拜读过这本书,当时感触很浅,那些战役,那些尔虞我诈也只是如此而已,并没有触动我的心弦。只是看故事是否精彩,文笔是否流畅,却不曾考虑内容是否翔实,如果身处那个场景,我该如何做?我是否也会有那些人的勇气和信念甚至执念。
历史长河,滚滚红尘,多少英雄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权力,欲望,利益总是纵横交错。朱元璋从赤贫到登上权力的巅峰,勤劳、狠毒、嫉恶如仇、运筹帷幄、坚持不懈and so on,太多的词用在他身上都不为过,但是好像用那个词都不足以来形容他以及他一生的所作所为。朱棣和朱元璋比起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谓虎父无犬子可能就是这个道理,从小对父爱的缺失,却让他过早的成熟,增添了更多的狠辣。不过他只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而那些软弱或者仁慈的皇帝,却不得好报,典型代表朱允文,他一方面要削藩,一方面又给朱棣穿了一身防弹衣,“不要杀了燕王,他是我叔叔。”历史对他这一点就表现就表示其过于迂腐和可悲,有人说他是宽厚,仁慈,而我却认为他太不懂朝政和权力,如果他但凡想一下“如果我是朱元璋,我该怎样对待反贼朱棣?”那么他就不至于下落不明,连明朝黄陵都入不了,可惜他不是朱元璋,他也不会那些权术,朱元璋杀掉了所有对朱允文有威胁的大臣,却唯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儿子。社会青年朱棣完美翻盘功大于过,他将明朝带入了新纪元,永乐盛世。成王败寇,历来如此。
在次读这些书的时候,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危难之际撑起来的那片天,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光辉历史永垂不朽。黄观、方孝儒、铁铉,不管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群勇敢的人在抗击朱棣的进攻时期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不畏强权的气节。看完这一段,我被深深震撼了,一个不懂武器兵法的铁铉,利用自己的智慧击退朱棣,保卫山东,让他不得进入半步。盛庸,原本是李景隆手下一名无名小卒,连连跟着李吃败仗。可是当朱允文发现他的才能后,给予重任,让他做了主帅,他突然像一只狮子一样怒吼了,他打压了朱棣的势气,力挽狂澜,让南军士气大震,成为朱棣的恶梦,最后名垂千古。一个平凡的人,关键时刻可以表现出大不畏,一个小卒只要给机会,也可以变成英勇无敌的大帅。跟对人是多么重要,遇到伯乐是多么可喜。
选择大于努力,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回头,任何阻挡你前进的绊脚石,都要毫不犹豫的剔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