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想买Beyond Feelings的原版书,亚马逊中国的网站上没有,亚马逊美国的网站上显示有纸质书,新书100多美元一本。于是把kindle改注册到美亚,想电子书应该既方便又便宜,结果等我注册完了才发现,电子书对国内屏蔽。然后想,反正现在也不急着看这本书,还是先把kindle注册回中国吧。结果自己死活没法改回中国的账户了,一输入亚马逊中国的账户密码就报错,说根本找不到这个账户。最后只能打电话给客服,客服那端重新设置了下之后,我的机器终于可以用了。接着想,难道我还要为了分别看中英文而买两个kindle吗?(别问我为什么不在电脑上下载一个客户端,我就是不喜欢在电脑或IPAD上看书,视力越来越差的人伤不起。)于是一怒之下淘宝了,从搜索到付款到收货不超过3分钟。
买书之前的同一个上午,我刚刚花了163元从苹果商店下载了Anki,它对所有的平台免费,唯独针对IOS平台收费。于我而言这是一笔巨款,因为在此之前我从未曾为苹果平台上的软件“下载”动作付过超过30元以上的价格。我使用了下它的PC版,觉得适合我目前的需求,然后既然它是同类软件里最好的一个,就用它好了,没必要再花很多时间从几十个其它软件里去挑出一个还凑合的,毕竟挑选的时间也是成本,算算有可能也不止163元了。
然后我问自己,如果以后还需要原版的电子书,如果亚马逊中国没有,我还会选择淘宝吗?答案是:一定会的。理由:
1.国内显然并不是美亚电子书的目标市场,屏蔽电子书应该是亚马逊的选择而不是其它原因;
2.翻墙与盗版,本质上都是违背对方意愿的采购行为,差别是翻墙的收入依然在美亚。可是你都不想卖给我了,我为什么要上赶着交钱;
3.作为一个非熟练工,不想花很多时间去折腾kindle和翻墙。
再假如,如果kindle没有问题,翻墙也不是问题---毕竟这是一次性可以解决的问题。那我现在会选择买美亚的正版吗?答案是看情况,看书的价格,其它渠道的对比,以及内容可替代性。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价格的问题。那么多人折腾海淘或代购,固然也许有东西是正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可以省钱。
李笑来说,他在新东方的时候,每个月花1000美元买书(现在想想1000美元也买不了几本书啊),一方面是因为他有这个经济能力,这个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投资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看的那些书,估计别的渠道也都没有---就像生僻的书连淘宝都要在美亚的价格上加个5%还是10的代购费一样,那当然还是自己买。而他现在有如此强烈的版权意识,跟他的收入他的立场都是分不开的。
同学开玩笑说,
我们赶不上李笑来的赚钱速度,却学会了他的花钱方式。
站在我自己的角度,买盗版当然是不对的,但是如果消费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东西,或者打肿脸充胖子,则是更加不对;而站在商家的角度,好的东西当然可以卖贵的价格,但前提是你的东西真的配得上你的价格,并且好到别人无法替代。
在这个资源这么丰富的年代,理论上,每个人都能找到他消费得起的东西和承担得起的生活方式,要么花钱,要么花时间。既花钱又花时间的,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