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来无事的科学家们忙着研究一件事,不想竟然成功了!科学家用两种鸟做实验,据说是斑胸草雀以及长尾草雀,来研究他们的鸣叫演变和听觉皮层内神经元的关系,就发现,有的鸟学习自己的歌声,有的鸟学习而有些则由来自第三种物种的养父母——十姊妹(一种有群居习惯的雀类,常常作为其它小型鸟的假母)的“调教”。
据悉,人类和鸣禽均通过婴儿期所体验的听觉提示,开发出终身的听力和沟通能力。并且,人类和鸟都倾向与学习自己同类和种族的声音,具有了选择性。但目前并不清楚,这种学习在生命初期便已固定下来,还是以一种物种特异性的方式发展形成。
研究人员发现,幼鸟会学着模仿养父母的歌声,而且它们的听觉皮层神经元,会对所学歌声的特定声音产生调谐——这一点独立于养父母的物种类型。
研究表明,年幼的鸣禽在学习附近成年鸟的歌声时,其听觉皮层的深层神经元会对这种歌声的声学特征产生调谐。这项研究强调了声音交流如何塑造鸣禽的听觉编码,更重要的是,其表明类似的过程也可以帮助人类在幼年时学习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