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看过一个电影,电影的男主角从12岁就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向往着长大后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理想的房子和一个漂亮的老婆。但有一天,他发现他的老板和老婆好上了,所以他丢了工作和老婆,而他12岁构建的人生瞬间崩溃。这就是典型的“方程式人生”,精心把人生每个步骤规划好,但一个步骤错失后,人生就崩塌了。
而我出生就过着“非方程式人生”,或者说是无解的人生。我小时候抓周,两次都抓到一盒烟,后来我妈妈生气了,硬把一支笔放在我手里。如果冥冥中是预设的话,可能我的人生从那一刻就改变了。
我从7岁懵懂开始写作,9岁出书,12岁开始写专栏,每天给报纸写一篇文章,当时每天3点钟起床写专栏,7点钟准时去上学,这样的生活坚持到了上高中。上了大学之后,大二就开始给杂志社当主笔写稿,记得大学每天晚上熄灯,唯一有电的地方就是宿舍走廊尽头的洗衣房,我就抱着电脑去洗衣房写到凌晨两三点。
这样的生活并非是快乐的,不快乐一部分来自于辛苦,一部分来自己所受到的争议,而更多地来自于一种巨大的自我怀疑:为什么我时常觉得如此孤独?这样的生活到底有没有意义?我究竟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我在写作上到底有没有天赋?在童年和青春的很多时候,我很羡慕周围的人,因为觉得他们奔跑在一条万人同行的马拉松赛道上,不需要顾虑自己迷失方向,只要朝着人潮涌动的方向前行即可,在既定的标准下愉快地过完一生。
可我依然克服了这种诱惑,继续走在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上。
大多数时候,需要背对着他人,才能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本心,也面对自己的人生选择,独自在黑暗中摸索,修正。
直到今年我写作已经20多年了,一些人会说我坚持了“初心”,但其实 “初心”一定不是一条路走到黑,不动摇,不怀疑。这样昂首挺胸的自信往往是源于无知。寻找初心的路一定充满了不安而恐惧。在这个世界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路。
因为通向自己的路是一条最不容易的路,因为在很多时候,它意味着不被人喜欢,就像任何诚实的表达一定会挑战他人的认知,忠于自己就意味着冒犯他人。没有人给你现成的答案和方向,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而每一步都是未知;不熟悉的人也嘲笑你看起来愚蠢,指责你不合群;熟悉的人会疼惜你所承受的风险,责备你不听他们的劝告,依循他们为你做出的选择。
在这条路上,唯一能够能汲取的力量来自我们自己,唯一能采取的姿势就是抬头向上。抬头向上,坦然地面对一切可能的打击,如中国古人所说“矢志不渝”里笔直地射向靶子的箭,忠于初心,抬头向上,虽蹈海,也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