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文体特征
肖老师说:“教师只有依体而教,学生才有可能习得相应文章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要做到依体而教,教师首先要思考的就是——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这就是文体意识。”
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动机背景)
肖老师说:“知道文章背后的故事,往往能帮助我们理解作者是‘写给谁的'和‘为什么要写'。那么,如何才能走进文章背后的故事?那就是要读一些作家的传记,读一些作家的创作谈,读一些文学史。……不能只看到教材中的这一篇,还要看看作者,看看背景,看看这篇文章选自哪一本文集。”
三、这是写什么的文章?(内容主旨)
肖老师说:“读懂文章是教师备课的前提。懂的基本含义是‘文章写了什么',也就是文章的内容主旨。一个教师读课文,首先得知道文章的内容与主旨。”肖老师又强调,教师既不能把文章读偏,更不能随便给文章贴标签。
四、这是怎样写出来的文章?(语言手法)
肖老师说:“教语文,就是要教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形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语言文字永远都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东西。对‘这是怎么写出来的文章'的追问,也自然是我们每一堂语文课最核心的备课内容。”
五、为什么放在这个单元,这个位置?(单元目标、编者意图)
肖老师说:“文章一旦进入教材,也就成了课文,被赋予了编者意图,教师要用好教材这个凭借的话,也就必须读懂编者意图。为此,我们就需要追问:为什么放在这个单元、这个位置?”肖老师还提示我们从以下两方面思考:1.明确单元语文要素。2.确定文章教学课型。
六、最能体现文章特色的重要语段或句子是哪几个?(教学聚焦)
肖老师说:“一堂课的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以最根本的东西,教师在内容选择上要指向最精彩的地方,就需要集中和聚焦。”
七、当下为什么要教这篇课文?(教学价值)
如何发现课文的当代教学价值?肖老师说“可以从统编教材入手。”《诫子书》所在单元的单元导语指出:“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预习提示又说:“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课后思考探究还有:“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这些无不提示我们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是教育学生立志成学,修身养德。启发学生,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要想成才,更需要宁静专一、克勤克俭的人格力量。
八、学生自己能读懂和不能读懂的可能是什么?(学情预判)
如何预判?肖老师说:“回到学生角色,实行角色互换,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文章”,“教师首先要读出平中深藏的奇和小中潜伏的大来。”
九、教材提供了怎样的助学资源?(教材资源)
肖老师说:“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