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愚孝。
人们常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孝顺父母,父母做什么都是为了我们好,因此不敢对父母有任何的忤逆。
一部分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孩子在成家后,家庭矛盾日渐凸显,使家变成了伤人的地方。
那么愚孝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曾信奉的一些关于爱的理念是否都正确呢?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愚孝”。“愚孝”即孩子会不惜牺牲自己、自己的配偶和孩子的利益,而一味地为父母做出极大的牺牲。
事实上,愚孝行为的产生,是因为这是一些子女能亲近父母的唯一有效方法。
明智的愚孝者,应当放下改变父母的渴望,接受无论如何父母都不会更爱他的事实,一旦接受了这个痛苦的事实,愚孝行为就可以终止了。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懒惰的逻辑,是父母为自己开脱的最佳借口,是天下无数谎言中的NO.1。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必须尊重他们的独立空间,放手让他们自主选择,而不是从精神上杀死他们。
关于爱的六个谎言,“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婆媳关系”、“嫉妒”、“爱是为了幸福和快乐”。
“婆媳关系”,表面上看来是婆婆和媳妇之间的关系,但却忽略了它的本质——这其实是婆婆、媳妇和儿子的三角关系。
而且这个三角关系的核心是儿子,如果他能处理好两边的关系,就不会出现所谓的婆媳矛盾。
如果出现嫉妒成性的情况,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比如不妨从原生家庭的童年关系上找答案。如果是伴侣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理解对方是因为自我价值感太低才这么做,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遇到一段动心的爱情时,要提醒自己这未必是幸福,相反可能意味着危险,意味着你渴望重复过去的灾难。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必须排在第一位才能让家庭幸福美满;对孩子真正的爱必定是给予尊重、理解和自由;父母对孩子密不透风的溺爱是一个温柔的陷阱,实质上是对自己“内心的小孩”的满足。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父母自己停止成长后,把焦虑或压力转移给孩子,使孩子遭受了多重的压力,轻则出现心理障碍,重则可能会放弃生命或伤害父母。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若我们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别忘了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也别忘了自我成长,在养育孩子的路上给予孩子合理的引导,在适当的时候果断放手,让孩子为他自己的未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