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架一生健康生活方式-----父母篇
郝丽
“人之初”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不断发展成胎儿,经历分娩伴随啼哭来到人间。婴儿期经过摸爬滚打到走、跑、跳,运动形式不断完备。生活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形成。生活方式体现在衣食住用行等各个方面。家庭环境、父母教育、遗传、社会文化等都会对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从社会学角度而言,生活方式又是社会心理的折射。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有美好的前途。身体健康是第一位,为了孩子中国父母更是不辞劳苦。可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基因的强大作用。父母的身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孩的成长情形。受精卵一旦形成,改变双螺旋模型已经很困难。从父母开始就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国外很多追踪研究也报道了父母受教育水平决定了孩子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中国提倡优生优育,怎样优生优育?我认为不是简单的吃好喝好,更多的是父母双方齐心合力改掉之前不良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减低脂肪水平,保持生活规律,这些都是影响和决定孩子身体基础的重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同时也是生活的学生,父母要同孩子一同成长,要改变自己不良生活习惯,给孩子一个好的、贯穿终身的习惯。生活方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吃方面,父母要培养孩子全面饮食的习惯,避免偏食。从小父母就要用图片、视频、游戏等形式引导孩子主动接受食物的能力,分辨健康食物和垃圾食品,培育健康进食方式。比如:父母可以以图片形式告诉西红柿、卷心菜、芹菜等是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再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不吃这些食物的坏处,耐心引导。在儿童味觉形成阶段就要刻意训练。根据条件反射原理,训练能够培育良好的饮食习惯。在锻炼方面,父母的身体素质同样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作为年轻夫妻,在理念上要对锻炼形成全面认识即锻炼习惯能够影响周围人及下一代。孩子在发育方面千差万别,但是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却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善于利用孩子的天性去引导孩子运动习惯,在游戏中培养孩子锻炼习惯。国外研究有体感游戏机促进儿童体力活动的研究,我们不妨也从中吸取经验,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锻炼方式。比如:周末父母可以带孩子去郊外游玩,共同玩小游戏;饭后父母共同带着小孩去散步等。锻炼方式的培养要从点滴做起。我在公交车上经常看到一个现象是大人给小孩让座,理由是小孩子站久了会累。我认为大可不必,五六岁的孩子要脱离妈妈的怀抱,站立可以培养孩子意志,同样也是预防静坐少动的一种锻炼方式。现在很多父母都会开启夜间工作模式,睡觉不定点。这样孩子很容易受到影响,特别是成长期的孩子很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也提倡顺应四时,所以父母有责任、有义务以身作则对孩子一生负责。好的习惯既是自我素质的反映,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要有清晰的认识:遗传包括基因和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所以,年轻的父母要在孕前就提高认识为下一代健康成长担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