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因触及时下热点频上热搜,引发了网友对孩子教育的热烈讨论。
蒋欣饰演的田雨岚,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各种报补习班、各种填技能包,给孩子疯狂“打鸡血”。
耐人寻味的是,网上 有人批评这个角色塑造得有些夸张时,有孩子妈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实比《小舍得》中更厉害”,称“抢跑”成了教育中普遍的现象——很多辅导班给幼儿园小朋友教的数学,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水平了,三年级会学完六年级的内容,六年级就去攻奥数、攻比赛……
公正得说,家长“拼命”的背后,有着对孩子真实的爱。
无论是在什么国家、什么社会,教育都是实现阶层跨越最重要的途径。家长关心在意孩子的学习,当然也是希望孩子有好的成绩、能够考上好的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日后过上更安稳的人生。
不是说只有会读书的人才有好出路,但从现实层面和概率论角度看,会读书、爱读书的人,通常可以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权。
因此,不要嘲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心,更不是极端地倡导什么滑稽的“读书无用论”,而是说,家长的确应该关注、在意孩子的学习,只是要把握好这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