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式父母的教育方式

如果不能觉察自己,不能从自身角度审视问题,那么困难仍旧是困难,如浮萍般无法落地。

第一,中国式父母的教育特点在于,他们希望培养听话的孩子,认为听话是实施教育的前提。但现在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例如,面对玩游戏的孩子,父为子纲,父亲和老师就像是目录,孩子和学生就像是内容。当内容出现问题时,父亲会感到困惑,不清楚是因为这一代人不争气,还是因为他们是进步的一代。我们这一代人崇拜权威,教育建立在权威的基础上,让人崇拜、迷信,说的话都有效。做权威可能容易,但他说的话都是对的吗?即使都是对的,副作用是学生和孩子不独立思考,只需要听权威的。这种教育隐藏的观念是,作为老师和家长必须是权威,才能让孩子遵循。那么,我们是要培养听话、服从的孩子,还是要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敢于质疑的孩子?

第二,中国男人长辈重视面子,面子文化是让孩子进行道德完善的主要手段。道德的基础逻辑是让人产生羞耻感,例如站在讲台上、写检讨等等。例如,我高二时和表哥逃学,我们在黑板上写着“逃学可耻”,然后去游街。这种行为让人感到羞耻,丢人。游街是骨子里的耻感文化,让你产生完善的动力,让你因为丢人而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耻感文化有时会导向误区。例如,有人看见我们时我们会感到丢人,但没人看见时我们却不会感到羞耻。强调慎独可以避免我们耻感文化的弊端,即使没人看也要有道德。耻感文化面对的羞耻对象是人,而中国父母主要的惩戒手段就是让人丢人。但这种方法的实际效果是:有家长和老师在的时候孩子表现得很好,不在的时候则不然。我们很少为自己而活,都是为了给别人看。这种心态容易导致形式主义的出现,比如做面子工程,或者只是在领导检查时做做样子,学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我们学习给别人看、活给别人看,如果没人管就恢复原来的样子。我们遇到问题时,很多人觉得孩子很丢人,羞于启齿,关注面子的人多于关注实质内容的人。

第三,工具思维。这种思维是用工具的价值来衡量人。例如,“我养你有什么用?”、“你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只能给你这么点回报。”这种思维认为孩子可以光宗耀祖。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家长们就会考虑孩子的未来职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工具思维把人当作实现某种教育目的的手段。学生们考大学时,选择专业的标准是好不好就业、分数高不高。这种选择停留在工具价值或功利价值上。但最有价值的是人本身。如果我们帮助人们实现他们自身的目的,这将是教育最高的使命。然而,我们往往把人当作实现某种教育目的的手段。找工作时,我们希望他们找到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有用的、前景好的专业。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一旦我们把孩子当作实现我们教育的手段,实现家庭目的的孩子就容易被工具化,沦为客体。人们表现出的某种形式的工具性、作为手段来体现价值和意义时,他们的主体性就会被破坏。独立人格、独立思考就不存在基础。小孩变得消极被动是必然结果。

第四,把人的情绪目的和教育目的混为一谈。这是一个典型现象。人的情绪自身有目的,教育目的也有自己的目的。冲孩子喊、批评完、打完之后问是否更好地实现了你的教育目的?例如,学生在家长和老师面前抽烟。家长和老师可能会摆出老师的姿态来呵斥他们或说少抽烟之类的话。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感到顾虑而不在你面前抽烟,但并不代表他不抽烟。围绕教育目的来看待这个问题会更好一些。他抽烟是基于某种焦虑、好奇还是觉得酷?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不能让抽烟这个事情成为建立关系的阻碍。他在你面前抽烟说明他是放松的。

第五,经常把想象中的东西当作事实。例如,周末孩子在家,门被敲响,四个男人站在门口,孩子以为遇到了抢劫,于是给妈妈发了个信息“妈妈救我。”然而,实际情况是,孩子被戒网瘾学校的人接走了。在戒网瘾学校,孩子表现出很懂事,谈论自己的变化。但是,当孩子回家后,却把家里砸了一遍,问父母为什么要把他送到戒网瘾学校。父母担心孩子有网瘾,认为是班主任老师给的建议。然而,孩子想要见一面这位老师。在校长办公室见面时,孩子问老师:“你是怎么界定一个学生有网瘾的?”老师说:“你学习成绩不错,但是沾手机,不听我的话。”孩子回应说:“我其实成绩很好的,就玩了玩手机,你们就界定成网瘾了,就因为没听家长的话放下手机。你们不看事实,没有觉得成年人很荒谬吗,把想象中的当成真的,而且那么做,没有客观依据,这么对待我,有没有想过毁了我一生。”

如果通过听话的方式渴望培养有独立人格的人是不可能的,这是矛盾的。我们通过让人产生羞耻的方式培养自律的人是不可能的,他只会活给你看。把人当工具,主体性破坏。把教育对象当成实现某种目的手段也是不可能的。人有情绪,当非理性的情绪不能上升到情感时,我们以教育之名表达情绪,跟我们的教育目的南辕北辙。同时,我们把想象中的东西当成事实也是不可能的。家庭教育是门科学,需要真理性的知识可研性的知识作为指导。在教育面前所有人一律平等。我们面对的是真知,而不是我认为的事实。我们经常把认为的事实当成事实去教育孩子,几乎是个灾难。很多对孩子的伤害来源于我想象出来的事实并且那么去教育他们。希望培育出一个理性中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有所建树和成就。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话那么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是无用的。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矛盾并且解决它们才能走向正确的道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