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司一个高官到日本参观汽车制造企业,回去报告自己的长官,说日本人造假,没有给他们看制造企业,只是临时搭建了现场给美国人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场没有库存。彼此美国的工厂生产都是有大量库存的,没有见过零库存的生产现场。
众所周知,这个并不是真相。及时化JUST-IN-TIME生产系统率先在日本开始实践,这个美国人被自己的认知所局限,当时没有做好看到零库存的工厂,因此否认事情的存在。
写到这里,我想起那个要穿降落伞出去拿燃料的小男孩,特地上网去查完整的故事。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 “你长大后想要当甚么呀?”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 “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十多年前,我们一个老朋友在我家聊天,他说,为了让苹果红红的面积更多一些,果农就去手工转动苹果,让太阳可以均匀地照到苹果。我们一起听的都哈哈大笑,说他真能侃。没过几天,我们碰巧看到中央七台,竟真的看到这一幕,听到主持人在说:果农为了让苹果变得红彤彤。。。
我在7月25日的那篇随笔中也提到一个案例,有一个经理常常很晚才回家,他的下属有觉得未来升迁的可能,也是去到他的那个位置,可是看到经理天天苦逼那么晚才回家,觉得不想过这样的人生,要探索另外的人生道路。事实上,这个经理每天喜欢钻研行业内的新鲜事,自己心甘情愿去学习很多知识,明明有激情,偏被看成是一个苦行僧。
尽量悬置我们的判断。遇到不同的场景,耐心一点,保持中立,才有冷静思考的机会。如果我们一直自动思维,看到立即就想到,这个世界就有很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