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不爱分享、不爱跟小朋友一起玩?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朋友们。 孩子社交的四个关键期,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平稳渡过每一个关键期,才能让孩子真正学会社交。那父母该如何帮孩子度过社交关键期呢?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个关键期:0-18个月,建立牢固的“我的”概念
一岁半之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独自玩,或和家庭成员互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这时候的孩子需要有足够多的机会进行自我确认,哪些东西是“我的”,如我的脚、我的声音、我的妈妈等。孩子只有形成非常安全的“我的”概念后,才会有勇气探索“你的“、“他的”、“你们的”等这些概念。这个时期,如果父母过早的强迫孩子有礼貌,不仅不能帮助到孩子,反而会摧毁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安全感。
第二个关键期:10个月-3岁,学习处理社交冲突
孩子开始喜欢和差不多大的孩子待在一。但是,他们在一起可能会有冲突,比如咬人、抢玩具等。父母在这时候不应该进行成人的过度干预,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如你怎么这么胆小啊,你怎么那么爱咬人啊,父母经常这么说,孩子就认为自己就是个爱咬人的孩子,自己就是个坏孩子。那父母应该怎么办呢?父母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来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冲突。例如,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咬人。首先,父母要用共情的方式来安慰孩子:宝贝,妈妈知道你的玩具被某某小朋友抢走了,你现在一定很生气,但是妈妈还要告诉你,咬人的行为是不对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你可以大胆的对某某小朋友说:这是我的玩具,没有我的允许你不准碰。让孩子学会自己自卫,而不是父母替他摆平。
第三个关键期:2-4岁,建立稳定的社交圈
孩子已经喜欢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了,也适应了其他孩子的存在,所以大多数国家都建议在这个阶段送孩子去幼儿园,但是他们的社交能力尚且稚嫩。这个阶段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时期。这个阶段切记:千万不要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父母不要太心急。
第四个关键期:4岁以后,学会放手
孩子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好朋友”的概念,也有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明确的向孩子提岀“懂礼貌”等社交礼仪。同时,父母也要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社交问题。但并不是完全放手不管,而是充当倾听者的角色。如,可以进行开放式的提问,“这个问题确实很麻烦,你是怎么想的呢“,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孩子找出解决办法。
最后,温馨提示各位家长:孩子的性格,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没有好坏之分,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强迫他们社交,这会给他们的社交带来很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