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化学习背景下的语文问题化写作策略案例探究

蔡老师作文课

授课老师:蔡玉锐老师

班级:六(1)班

说课:

说学生——

这是这个班的第一堂课。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困惑是字数不够和失真两种情况。在中学里特别强调要写真情实感,基于两个问题就组织了这堂课。希望孩子们推进,能写到9个自然段。挑了一个容易展开的思路结构

说方法——

让他们有个意识,运用五何法,写出一盆水,一盒沙。今天让他们通过“那一幕”来打开。

过程写具体,有个问题链来推进。结尾:今天没有具体讲,其实这个是有专题讲的,今天点到了

说遗憾——

孩子们听懂了,但是表达上不够清晰,总是在表达上又回到原点。需要假以时日。

壁山中学问课

问一、给了学生思维的方法,中考如何运用问题化?

蔡老师:
中考有考点,每一个问答题至少要思考三个考点。用问题化提升他们的思维方式。
比如“熬”的意思——这个熬写谁?什么事儿?——为什么写熬过一个冬天。——熬过一个冬天后我是什么心情?
等学生会问了,就慢慢会找答案了,然后还有答题的路径。

张嬿校长:

课堂不一样:问题化学习一种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对于一个生字我们教孩子怎么问,问哪些?

目前只有英语课堂上问题化比较滞后,因为学生不会用英语问。

蔡老师的课堂是在教孩子们怎么问的一堂课。

在实践的过程中很艰难,课堂的改变首先是改变老师,课程发展中心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引导,经过一个暑假孩子们问的能力可能掉下去了一点。有问题化经验的老师来给新老师上示范课,辐射到新加入的老师中去。把无形的理论化为可操作的课堂,再进行研讨。

管理不一样:课堂翻转意外,管理方式上也是颠覆的,比如主题综合课程,特殊潜能课程,大家共同制定标准。没有教导处,只有课程发展中心。收集老师的困惑,转化为我们研修的问题系统

环境不一样:平时上课是小圆桌,合作学习是我们的突破口。四五人小组,比如二年级在做一个shopping,针对马上就要带来的秋游,小组分工,到具体的秋游那天,孩子们确实要自己去购买东西。

制度不一样:七年级开始语数外走班了,其他学科行政班。

目的:思维和素养同时提高。

四大中心:出标准

四大级部:跟进和协调,落实标准

问二:写景的文章有什么章法吗?

答:移步换景法,目标是借景抒情

具体教如何借景怎么抒情,前确定一个中心点,写什么时间中的什么景

用什么方法自己先要订好

用这些景要抒发什么感情

然后,讲结构移步换景,钱塘湖春行和小石潭记等文章的分析来学习这种方法。

不管写什么感情要求有三种不同的感情,根据景物、时间地点等来推进这种感情。

立意上要提炼出来。要求一篇文章写出十一段,事情理要包括在里面。不要一根筷子插在水里,什么都看到了,要一波三折。每类文章写两篇。四个类型四种方法。

以前是出示范文,学生都按照范文写。现在是学生自己的文章来改,然后自己改自己的文章,这样就能写出不一样的文章来。

问三:小组合作的时候总有孩子没有参与其中,怎么评价小组合作?以前是给分儿,给奖品,但是到后来学生就没有感觉了。

答:要有明确的共同的任务,各自要有分工。

小组的建立——

四个人一组,不能太多。组长、记录员、提问员、追问员

任务明确——

程序明确——

读、划(组长监督大家都划上)、问(提问员先问)、找、提问题(哪个问题不会?提出两个共同的问题。记录员尝试用思维导图来记录。)汇报问题、解决问题

汇报的时候,每个人都要说,组长先分配好。其他同学记录好。

怎么评价?

学分银行,在学校活动中运用学分来换实物或者活动中的游戏。

如果学校不提供这个环境的话,老师自己买和学生众筹提供学分所换的东西。

只要是不带星号的的讲读课文,学生先做思维导图。(怎么教做思维导图?都对思维导图感兴趣吗)

问四:哪些内容适合用小组讨论?能讨论出结果吗?

答:难点,第一次他肯定不会,比如散步中“背起整个世界”这个学生不会。先划出三个词,让他们问:

我、民族领袖、责任重大,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说出来,老师示范,学生慢慢学习。

问:现在是不是很少用课件?

答:因为课堂生成的东西比较多,固定的课件很难用于推进课堂

茅老师:

1、学生的规范之前老师要规范,很多课堂程序和语言自己要先熟悉。

2、小刚老师的课没有先讲怎么提公因式,他的模式是:

让学生犯错——思错——分享纠错的过程——回归总结

问五:思想品德课有什么成熟的问题化的研究吗?

答:小学从主题出发,不完全跟书籍一样,比如“网到一个好朋友”美术、语文、体育都根据这个主题来开展教学。教好了人的朋友之后,开始交植物朋友、文具朋友、交通法规朋友。课程整合把这些内容全部融入进去。整体性和系统性。

比如: 二年级的shopping team,海报,招聘会,公约(交通法规、诚信、礼仪)、口号、标志、调研(喜好、营养、价钱)

历史老师,一堂问题化教学,一堂问题化学习,满黑板的思维导图,展现回报的形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问题导学”模式解读 什么是“问题导学”模式? “问题导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为灵魂,以问题...
    随缘66阅读 7,848评论 0 4
  • 2016年过去了。毕业2年又9个月。前端1年又5个月。 这一年,觉得自己是被业务驱使的,被业务驱使的感觉是痛并快乐...
    evelynlab阅读 1,254评论 1 3
  • 我望向茫茫的云海 雾一层一层盖过来 木叶一片片的失踪 一切那么突如其来 一只待飞的百灵鸟 换新的羽毛 困在短短的能...
    苏shi阅读 1,547评论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