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袁如雪 邓雅馨 王雪)探寻文化之源,助力文化繁荣。日前,湘潭大学学生工作部(处)赴新疆吐鲁番民族团结实践团在湘潭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着力挖掘湘潭民俗文化,携手古老文化踏上新征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光影变幻,稳中求变
在湘潭升平轩纸影博物馆,实践团近距离感受纸影戏的魅力,并就纸影戏的传承发展问题与纸影戏传承人吴升平、吴渊祖孙进行交流。据了解,面临传统技艺的发展处境,为让纸影戏重获生机,吴渊先生在纸影戏与戏曲融合、纸影戏进校园,开设纸影戏实践课堂等方面做出诸多尝试。
经过调研,实践团结合纸影戏特点与当下时代特征给出了“非遗+”的应对之法,即:将纸影戏与文创、旅游、网络直播、网络视频、电商等进行融合,针对不同方向确定创新重点,做出相应调整,拓宽纸影戏的创新发展之路,提高纸影戏附加值,让纸影戏能在时代的洪流中行稳致远。
同撑一伞,携手共行
石鼓油纸伞穿越六百余年,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深厚的民俗底蕴流传至今,并在2015年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穿梭在石鼓镇村落之间,随处可见制作油纸伞的家庭作坊,华美绚丽的油纸伞绽放在各个角落。
实践团了解到新兴的油纸伞不再仅仅以纸作伞面,而是逐渐采用塑料或绸布等更结实耐用的材料,这也使得油纸伞在兼顾美观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实用性。但鲜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石鼓油纸伞的制作技艺,这也是其传承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油纸伞手工制作技艺传承正面临挑战,传承和发展油纸伞文化不只是手艺人的责任,青年人也应清晰地认识到肩上所负重任。实践团将油纸伞结合现代用途,提出“诗意广告”的想法——即在保证油纸伞观赏性的同时,与广告宣传相结合,增加伞面的利用程度与实用性。合理融合现代宣传的实用价值与油纸伞本身的古典之美,创新性推动非遗手艺发展。赓续文化基因,厚植文化自信,更需要时代“新思考”、青年“新思路”。
文物有声,唱响古今
实践团走进湘潭市博物馆,聆听古朴沉静的文物所讲述的湘潭故事,探索湘潭千年民俗文化历史,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磅礴力量。鼓声震天的石坝鼓、精细灵巧的湘潭木雕、清脆悠扬的青山唢呐、乡味十足的韶山山歌、独具特色的灯芯糕等让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湘潭民俗文化之绚烂多彩,深深地为优秀传统文化感到骄傲自豪。
绵绵湘吐情,文化牵人心
在湘潭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以下简称“文旅局”)调研“湘潭—吐鲁番”两地文化交流情况时,援疆干部和文旅局工作人员就两地文化交流现状以及未来计划向实践团作出具体介绍,并提出以“发展模式时代化”、“交流项目常态化”、“文化内容大众化”等为关键点,助力湘潭吐鲁番交流更上一层楼。
实践团以提升湘吐民俗文化交流为目标开展活动,有意识地将文化传承与发展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调研和实践环节中。未来,湘潭大学将持续发力,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带领青年学子深耕两地文化,为强化湘潭、吐鲁番两地民俗文化交流培养“青年先锋”,为中华民族团结贡献“青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