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岁月静好,都要活着
床头一直放着一本林清玄先生的散文集《在这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柔软心》,多少个闲来无事的夜晚,把它当作鸡汤来强身健骨。
岁月堆叠,历世渐深,人生的磨难越来越多,有如蚂蚁食骨,悄无声息地把你的身心啮啃得千疮百孔;又有如疾风骤雨,让你在空旷的荒原,无所遁形。
曾听过一节名师的公开课,老师讲的是莫泊桑的《项链》。老师的问题让我纠结好久,那就是“你喜欢丢项链前的玛蒂尔德,还是喜欢丢项链后的玛蒂尔德?”学生们并不像我这么纠结,很快给出了答案,他们更喜欢丢项链后的玛蒂尔德。因为这时的玛蒂尔德,充满了正能量。她勤俭、朴实、有担当、不推诿、不怨怼……我特别想说,孩子啊,如果这就是你未来的两条人生路线,你还会这么选吗?至少你不会轻易地做出这样的选择吧!钦佩别人的意志品质和你去亲历她的苦痛人生完全不是一回事啊!所以没有经过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洗礼的少女,经常会鄙夷那个菜店里讨价还价的大妈;在香气氤氲的大客厅里欣赏着刚刚完成的插花作品的少妇,无法理解那个为攒够孩子学费而精打细算的小时工。年轻时,经常拿穆罕默德的“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来与学生共勉,鼓励他们心中要有诗意与远方,就像巴金说的那样“人不是光靠吃米活着的”。而今我不敢再跟妈妈患了癌症的孩子去谈理想境界与情怀,更想悄悄地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交上她那尚未交齐的费用。然后去鼓励她要坚强,生活别无选择的时候最积极的态度就是面对。我不想去和父母刚刚离异的孩子来谈人伦情感与心灵归属,我只想告诉他生命是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你不强大,没人替你坚强……回首来时路,坎坷崎岖,风雪载途,我们曾经的易碎的玻璃心,易伤的柔软怀,成了我们人生路上的另一种拖累。不禁想起人民日报的那篇文章《没有谁生就一副铠甲,是岁月让我们坚不可摧》,其实让人成长的何止是岁月,还有那动荡起伏的世事人生啊!也许我真的误读了林清玄先生的那颗“柔软心”,但此时让我再说,“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吧,会显得那么苍白与无力。
喜欢余华,喜欢余华的《活着》,更喜欢梁文道先生在“一千零一夜”里讲到的《活着》,难忘梁文道先生那沉郁的男低音“活着吧,就活着吧!”因为这样的人生不虚不假不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