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发现没有,成长中的我们很擅长做一件事,那就是将就。
可问题是,这件事,明明就是不喜欢的,可还是会选择将就。
就像小的时候我们去别人家做客,热情的亲戚朋友会给你夹菜,夹了他们认为好吃,小朋友喜欢吃的菜,可那时的我们明明就不喜欢吃鸡腿,而喜欢吃鸡翅啊。那时腼腆,不懂拒绝,也是太乖巧惹的祸,面对碗里不喜欢的鸡腿,却只好极不情愿的选择将就地吃完这顿饭菜。
三岁看大是有一定道理的,小时候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和决定性格,这对以后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学的时候,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可面对父母苦口婆心的说辞,告诫自己要懂事,把功课做好,考取好的成绩,这样父母才会有颜面,自己才算得上是称职的孩子,不能像同龄人那样,顺从本心,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我理想的童年,不是那种穷人孩子早当家的懂事,而是放任自由发展,就算犯错被罚,也要心安理得疯,只要本性不坏就行。
太早懂事的孩子,失去了原本就该享受童真的美好,这是急速成长的代价。
由于一路以来,你都是父母眼中的乖乖仔,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优等生,自然而然会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像是站在华丽空旷的舞台上,被一束聚光灯打在身上,一举一动都要格外小心翼翼。
因为有太多的关注,所以做什么都会全力以赴,力求做到最好。
生怕一次失误就会被冷嘲热讽,越是这样就越如履薄冰,人生仿佛进入一个失去自我的无限循环中,以他人的眼光督促自己,引领自己,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真切喜欢,表面上看似耀眼夺目,实则内心无比暗淡,渴望被理解、安抚,不需要假装强势,对抗外力。
渐渐地我们就在一条不知自己喜欢何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走到最后,自己都觉得无比凄凉。
这一路,没有结伴而行的朋友,你的嬉笑怒骂都是陪伴自己的风景。
大学选专业,听从父母安排,说这个专业比较好就业,或是毕业出来好安排就业,人都是有惯性,你成长一路上都是被安排,而你也习惯于听从,不知思考、反抗,渐渐地丧失自己选择的能力,活成了父母眼中的标本,离你理想的人生相差甚远,你读着你不喜欢的专业,学着不喜欢的课程,因为不喜欢,所以将就,所以敷衍。
毕业后找工作,你的兴趣被现实压倒,你的初心再次被妥协,你的梦想再次被搁浅,你还是选择了你不喜欢的工作,因为高薪,因为可以在朋友圈炫耀,所以你将就的工作,你明明就不喜欢这份工作,但在外人看来是无比的至高无上,所以你一再的将就。
待到谈婚论嫁的时候,热心的亲戚朋友,一再安排和你“门当户对”的相亲对象,十几个回合之后,内心已是极度疲惫,但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同时也给自己一个交代,就草草地把婚结了,可心里依旧难以忘记那个女孩,做不到像何以琛那样帅气地说出
“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 而我不愿意将就。”
而你恰恰相反,选择了将就。
只因为这个组合在外人看来是多么形而上学的门当户对,和表面上的完美无缺。
待到小孩呱呱坠地,你发现在将就这条路已没有回头路可走,为了小孩,一个早已形同虚设的家在苟延残喘着,为了给小孩完整的爱,一段本该结束的感情依旧藕断丝连拉扯着,待到生命终结一刻,蓦然回首,这一生都是在将就中度过,那时你该有多悔恨,多懊恼。
悔恨当初所做的决定,踏上将就之路;懊恼这一生,竟然没有为自己而活过。
人生苦短,不必将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跌倒,哪怕伤痕累累,哪怕头破血流,但至少可以说,我的人生没有将就过。
与其保守的生活,不如放手一搏,谁规定我们就要待在左边是要学业有成,右边是要有个安稳的工作,上面是要三十岁之前结婚,下面是要结婚后就要生个宝宝的格子里,仿佛只有在这个格子里才是安全的,一旦你跃跃欲试,准备跳出就是作死,但我想趁还有作的意愿和能力,就勇敢地作一回吧。
芸芸众生那么普通的你,请拼尽全力活出最好的自己。
千万别将就,因为好的人生将就不来。
如果你看到这里,请给我点个赞吧,你的喜欢是我坚持原创的不竭动力。